“大王,剛才機會難得,為什么不直接沖殺過去,抓了那范仲淹”
李元昊忽然回去,周圍親兵們連忙跟了過來。
其中一名親軍是李元昊另一個堂叔的兒子李穆巍,有些納悶于李元昊的舉動,于是發出了疑問。
李元昊沉聲道“宋軍不可能毫無準備地就來與我會談,這其中必定有詐你沒有注意到他們腰間似乎藏了什么東西嗎”
“這”
李穆巍想到宋軍確實有異常舉動,就說道“縱使有詐,難道我們還沖殺不到他們近前”
“我擔心的并不是弓弩一類,而是宋軍的火器。”
李元昊面沉如水道“我在宋軍的內應察子發現,宋軍召集了一批精壯士兵,每日常在校場投擲石塊,有時還會去沒有人煙的山中,時常能聽見巨大的驚雷聲響,我懷疑宋軍藏有手段。”
他畢竟在邊境經營多年,宋軍內部也安插了一些奸細。雖然范仲淹選投彈手都是精挑細選,從汴梁帶過來的精銳良家子,身世清白,絕對不可能當叛徒的那種。
可西北軍中除了從內地調來的禁軍,其實也招募了西北本地漢人入伍,而且除了本地漢人以外,甚至還有黨項人、羌氐人、吐蕃人,這些人被統稱為歸明人又或者蕃兵,屬于西北邊軍體系里的胡人軍隊。
比如李士彬就在與邊境胡人部落的戰斗當中,俘虜了大量邊境胡人,把他們整編成軍。李元昊發現這一點后,就故意派黨項部落過來投降,然后在三川口之戰前夕,利用內應大破金明寨。
所以雖然那些投彈手里沒有西夏人內應,可普通士兵里有。這些奸細士兵經常能看到那些投彈手進行投彈訓練,同時還能聽見他們去遠處山里實彈訓練時扔手榴彈的爆炸聲。
消息早就被送到了李元昊處。
因此李元昊懷疑宋軍藏了秘密武器,在剛才關鍵時刻,他強行忍住了突襲范仲淹的沖動,算是因為他的多疑謹慎而救了自己一條小命。
回到本部軍中,李元昊沒有勒轉馬匹,而是扭過頭,背對著宋軍,深深地看了眼安龍寨的方向。
幾秒后,他就沒有再遲疑,下令全軍撤退。
西夏大軍來的快,去的也快,如風一般奔騰疾馳而去,猶如塵暴。
作為當世人杰,也是歷史的主角之一。李元昊至少在他這個時代,創造了一個神話。
南敗大宋,東破大遼,西擊吐蕃,北鎮回鶻。
以一個只有遼國六分之一,宋國四分之一的面積。遼國五分之一,宋國四十分之一的人口,建立起了一個三足鼎立的帝國。
所以他的直覺之敏銳,戰爭嗅覺之銳利,都可以說是在這個時代處于頂尖。
李元昊明白,宋國已經有所防備,再想抓住那個叛徒肯定是不可能了,而且他打算稱帝的事情肯定也會通過叛徒傳入宋國,到時候宋國必定加緊西北兵力防御。
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行攻打安龍寨并不理智。還不如先回去調整戰術打法,以圖來日再謀。
畢竟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宋夏邊境那么廣闊,道路不計其數,想要帶兵滲透進來,打一個出其不意,并不算什么難事。沒有必要在人家的城寨之外,和對方硬碰硬死磕。
而范仲淹那邊,等李元昊一跑,他們也追到了小山坡上,遠遠地眺望著北面三百丈外浩瀚如海洋般望不到盡頭的西夏大軍。
“可惜了。”
折繼閔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腰間的手榴彈都摸到一半了,對方就這么跑了。
要是能炸死李元昊,那回去不知道得連升多少級哦。
范仲淹說道“沒什么可惜的,此獠兇狠狡詐,看我們竟然敢孤身犯險,肯定心有疑惑。他怕是想擒我,但我又何嘗不想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