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發下來的俸祿雖然多,比明清時期的一品大員還要高幾倍,但他把大部分俸祿都用來接濟窮人了,是一個能瞧得干凈的主。
就是這份從政績,從地方百姓對他的愛戴,從衙門里模樣,從過的生活日子,就讓趙駿特別喜歡。
比之前看的那些個王素、楊察、楊告、趙拚等可用之才還要喜歡。
嚴格來說上面這幾人也不差,像趙拚的政績好,人品、能力、性格方方面面都挺不錯。
但他三十歲,像個小老頭一樣太古板。
反倒是陳希亮十六歲中進士,十八歲當縣令,現在二十四歲。而趙駿恰好也今年二十四,也許是同齡人的關系,兩人之間更有話題。
進了屋中,按往常時候若是縣里沒有公務處理,就看看書,或者早早睡了,但今天又能繼續聊天。
最近這段時間被困在長沙,趙駿就每天和陳希亮聊,聊百姓,聊地里的莊稼,聊那些地主和官僚,聊國家未來的發展。
趙駿發現陳希亮不管什么都能聊幾句,而且頭頭是道。至少他比那些連地都不怎么下,深怕臟了自己腿的達官貴人們可強得太多了,他甚至知道該怎么種田插秧,院子后面有個菜地里的菜都是他種的。
“大宋的百姓苦啊。”
陳希亮一坐下來就嘆道“一年勞苦耕作,換來的也不過是勉強糊口。湖南地方本就山多田少,杜甫曾言,湖南清絕地,百姓土里刨食,若是遇到災荒年月,死傷不知凡幾。”
趙駿豎起兩根手指頭道“提高糧食產量是關鍵,但在暫時做不到這一點之前,多殺點貪官污吏,多殺點土豪劣紳,也能緩解國家面臨的困難。”
陳希亮苦笑道“下官可做不到像知院這般豪情,貪官污吏說殺就殺了。下官處理個權貴,上報到朝廷,換回來個嘉獎。可聽說沒多久,被押往開封受審的權貴就被放了出來,可惜了那被權貴禍害冤死的百姓。”
“把你殺不了的人告訴我,罪證也交給我,我來殺就是了,這點小事。”
趙駿笑了笑。
這種體會估計范仲淹那邊也有不少,但他可不會慣著趙禎,不讓他殺那就不干了,這破大宋誰愛救誰去。
反正作為新時代接班人,趙駿雖然以前挺憤青的,但愛國愛黨的立場可沒有變過。
我黨自始至終就只為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t的公平。
他來大宋,就是為了給大宋百姓一個公平,殺該殺之人,救該救之民,若是不讓他這么干,那誰也別想好過。
“還是知院氣魄”
陳希亮佩服了一句,話題又轉到外面的大雨,伸出頭略微有些擔憂地望著門口道“現在正是晚稻生長的季節,雖說要雨水,可這雨好像有點大,下官擔心”
占城稻傳入后,湖南就有了兩季稻,早稻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水稻,生長周期達到了四到五個月,所以一般是二三月播種,六七月收割。
此時占城稻可以通過旱田育苗,占城稻生長周期短,等早稻收割后,就馬上種下晚稻,基本到十月份晚稻也能收割了。
眼下八月份,便是占城稻剛剛插秧沒多久的時候,確實需要水,但陳希亮看這雨都下了十多天了,而且最近幾天雨勢越來越大,有變成暴雨的趨勢,讓他有點擔心。
趙駿久在湖南,被他提醒后才覺得似乎有點異常,不由得看向外面,皺眉道“往年這雨也下得那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