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起來,快去碼頭看看,知院要離開長沙了。”
“還喝什么茶,現在快趕到碼頭去啊。”
那些人紛紛呼朋喚友,一下子引得整個全城都轟動起來。
長沙縣城池不大,但人口卻很密集,而且非常多,到宋徽宗時期,就已經超過杭州僅次于汴梁。
此時得知趙駿離開的消息,瞬間滿城都仿佛活了過來,很多人還在床上,就聽說這件事情,連忙穿上衣服走出屋外,然后撒丫子向著西城門方向狂跑。
趙駿這邊士兵們差不多已經上了船,也跟王遙等人進行了叮囑,說話間便扭過去上了船準備離去。
便在這個時候,就忽然聽到遠處城門方向,傳來各種雜亂的聲音。
眾人看過去,就看到城門口不知道何時涌來很多百姓,他們嘴里紛紛呼喊著“知院別走”“留下來吧”“多待些日子”的話。
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而且不止是城門口,還有南面郊外,依舊有百姓不斷跑來,嘴里呼喊著希望他能夠留下。
趙駿此時已經到了船上,看見這個場景一時間有些驚訝。
他在別的地方,比如淮南等地其實也遭遇過這種事情,但不管從場面上還是人數上都比眼下這個情況小許多。
畢竟他在淮南造福的是整個淮南路,離開的時候是在真州,真州那邊的百姓對他所作所為感觸不是很深,淮南各地受他恩惠的百姓不可能過來。
但現在是在潭州施恩,這些日子趙駿做的事情潭州百姓都看在眼里,因此得知趙駿離開,不可能不來相送。
“知院,開船嗎”
旁邊的江大郎問道。
趙駿見到百姓已經蜂擁而至,很多人都已經跑到了碼頭邊,便苦笑道“若是直接離去,傷了百姓的心,就先在這留一會兒,跟百姓道個別吧。”
“是。”
江大郎就命令先不開船。
片刻功夫,碼頭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岸邊無數百姓伸出自己的雙手向趙駿揮舞。
有人高聲喊道“知院,再多留幾日吧,潭州百姓還未謝過知院。”
“知院,你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還請知院受我一禮。”
有人跪在地上磕頭。
“知院,此去一別,還請珍重。”
有人放聲哭喊。
“知院”
還有人干脆不知道說點什么,只知道呼喊趙駿的職務。
更多的人則是舉起雙手叫喊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