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并沒有其他人,漢州知州何郯官不錯,為人比較正直,也沒有趙駿多有巴結,即便趙駿來了,平時做什么就該做什么,不像楊告一樣,時時刻刻跟在趙駿左右。
書房門敞開著,正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暖暖的陽光灑落下來,照在了屋內地面,窗外有顆大樹,枝葉繁茂,映射下點點斑駁的陽光。
趙駿扭過頭看向窗外,他調研工作和記錄都已經趨于完善,繼續調研下去,也無非就是浪費更多的時間而已。
但他卻不得不繼續走完整個大宋,繼續去看底層悲慘的生活。
不是他不急著回汴梁改革。
而是搞不了。
現在大宋是真的內憂外患,而不是像他以前嘴里說的那樣內憂外患。
親眼見到和坐在汴梁政制院里搞改革是兩碼事。
坐在汴梁政制院,一拍腦袋就能決定,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結果就只能是王莽和王安石的下場。
現在親自下了基層,就能夠明白這里面的阻力有多嚴重,困難有多大。
如果在外患都還未清除的情況下,就急吼吼地開始搞改革,那么結果無疑就是會造成內部動蕩不安,被外敵找到可趁之機。
唉,又回到最開始的情況了,還是得老范那邊給力,把西夏和遼國打垮,才能夠正式開始改革。
趙駿放下手中的毛筆,沉吟著思索不過這一趟也不是毫無收獲,以前談改革都是紙上談兵,或者借用前人的經驗,但現在實地考察后,總結出了自己的辦法,改革起來,想來也得心應手許多。
他看著桌案前的紙張,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對地方農業情況的感悟和設想。而這樣的紙張他已經寫了很多很多,有不少建設性的提議都送去汴梁,大部分都被他自己留下來了。
留下來的這部分至少是現在不能給趙禎他們看的,怕他們作為一群要挽救大宋的激進分子都覺得太偏激。因此只能先放在這里,等以后機會來了再開始搞行動。
還是要看老范啊。
趙駿站起身,想著去屋外走走,他現在已經把寄托全放在范仲淹身上了。
老范那邊搞定了西夏和遼國,那大宋外患就除掉了。他和范仲淹就可以聯手起來,放心大膽地搞內部整頓。
就在這個時候,漢州通判急急忙忙走了進來,向他稟報道“知院,陜西路快馬加鞭,送來了公文。是范相公的,說是務必要親自交到知院手上。”
“哦”
趙駿忙道“拿過來。”
通判將手中的公文遞過去,趙駿打開掃視了兩眼。
就看到里面的內容是老范將這段時間與李元昊的交戰的過程寫成的戰報。
雖然李元昊準備時間挺長的,但這次戰斗的時間反而很短,從他悍然入侵宋境到狼狽被打回去,只過了六天。
其中栲栳城那邊只打了四天,兩天是李元昊圍攻栲栳城,到第三天張亢帶兵來援,一路攆得李元昊像是趕兔子一樣狂追了一天一夜。
可以說這次李元昊來襲,被宋軍迎頭痛擊,揍了個狗吃屎,損失非常大。
要知道歷史上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以及定川寨之戰,加在一起,宋軍也不過只損失了四萬左右人馬,就已經讓宋朝承擔不起。
而西夏本來就國小民寡,一下子損失了近兩萬人,可以說是比歷史上整個宋夏戰爭當中,西夏軍的傷亡還要大了。
所以見到這份戰報,趙駿非常高興,激動地說道“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