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二百三十五章大宋何懼一戰政治是門學問,可以選擇妥協以及利益權衡。
但有些妥協,只會換來敵人得寸進尺。
就像遼國這次,有了第一次,就一定還會有第二次。
因為遼國人通過這一次,已經看到了宋國還是以前那個軟弱可欺的宋國。
光腳不怕穿鞋的耍流氓的辦法依舊能夠奏效,他們就會繼續用下去。
所以最終的結果,也無非是繼續像以前那樣,即便打贏了戰爭,還是依舊給戰敗國上供而已。
這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因此趙駿堅決不允許朝廷的綏靖派妥協,既然打,那就貫徹到底。
至于遼國孤注一擲。
那又如何
大宋只是上層權貴缺乏勇氣。
底層百姓何曾怕過
甚至眼下的大宋,已經比新時代強得太多。
趙駿猶記得,新時代剛剛建國的時候,偉人一錘定音,要打抗美援朝的時候,國內的情況是一個什么樣的窘境。
論起實力,美帝的工農業總產值1507億美元,新時代的工農業總產值僅為574億元。
美帝鋼產量8772萬噸,新時代僅為606萬噸。
飛機大炮以及士兵裝備程度更不用多說,人家剛剛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基本上都是世界最好的武器裝備,士兵質量也不算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論從國力還是裝備上,雙方的差距都是天壤之別。
除此之外,還有內憂,得知美帝仁川登陸的那天,偉人的辦公桌上,正放著一份關于西南匪患嚴重的報告。
此時,大陸殘存的果黨散兵還有近40萬眾,各地大大小小的流寇山匪數百萬人,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后,經過四年的剿匪才算是平定了內亂。
但即便是這樣的窘境,偉人依舊通過他的決斷與無與倫比的氣魄,定下了攘外安內的方針,把外敵以及內憂在幾年內消除。
趙駿自問沒有偉人那樣的能力,可明明在國力遠強于遼國,并且打仗還打贏了的情況下,還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任何一個新時代,見識過偉人魄力的人都無法接受。
至少眼下的大宋,可比那個時候的新時代強得太多。
崇政殿內,趙駿力排眾議,只給了遼國幾個選項,一,宋國打下來的淶水南岸,全部歸為宋土。
二,取消歲幣。
三,取消一切榷場互市。
四,介于遼國撕毀澶淵之盟在先,宋遼不再是兄弟之國,宋朝皇帝不再承認遼國皇帝的地位,并且大宋將持續增兵,與遼國保持敵對,大軍隨時可能繼續北上,進攻燕云。
特別是前兩條,如果遼國還想繼續和談,那就只能答應這兩個條件。如果不能答應的話,那就開戰,沒有其余的路子可以言。
呂夷簡等人聽完之后,亦是面面相覷。
這簡直是把遼國與宋國往決戰上逼啊,恐怕遼國那邊聽完之后,大抵也就只能選擇與宋國魚死網破了。
“不行,這樣太刺激遼國了,他們此戰雖敗,卻未失根本,還會卷土重來。”
呂夷簡連連搖頭道“反正死的河北路百姓不是你,你想怎么樣都行,但你可知道執意打下去,大宋要死多少人,多少戶人家家破人亡”
“錯了。”
趙駿沉聲道“正因為我知道大宋可能會死很多人,才選擇做這樣的決定,長痛不如短痛,與其有一個遼國時刻在身邊跟我們為敵,還不如畢其功于一役,何況難道我們真的沒有勝算嗎真的會損失慘重嗎我看不見得。”
“大孫是何妙策嗎”
趙禎連忙問道。
他其實心里也慌,要是沒趙駿在,早歡天喜地答應遼國的請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