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蕭孝友喝道“宋人猖獗,自以為有那火器就可以位比我大遼,臣決不能容忍,臣請今年再取一次貢稅,待糧草到齊之后,必馬踏宋軍”
耶律宗真見他氣勢洶洶,瞥了一眼,倒沒有蕭孝友那樣情緒激動,反而異常冷靜道“你先下去吧。”
“陛下”
蕭孝友納悶。
耶律宗真道“去年兩稅已經收過了,再加征賦稅,離心離德,何況現在剛剛過冬,各部落存儲不多,強行征收,只會讓各國不得安寧,好了,容朕與太師好好商議一下吧。”
“是”
蕭孝友就只好郁悶地先退下。
張儉見他走了,這才拱拱手道“陛下英明。”
耶律宗真一屁股坐到了院子里的石椅上,把那份報紙扔在一旁,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
他剛才的態度自然是裝出來的,因為跟宋國不同,宋國是投降派與議和派比較多,遼國則是反過來,這與在軍事力量上長期遼強宋弱有極大關系。
雖然保州一戰遼軍大敗了,然而這種固有觀念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過來的。所以哪怕耶律宗真看出了問題所在,也不敢立即表示出來。
“朕知道撻不衍沒見識過宋軍的厲害,他之前留守南京,宋人追過來反而被他打退,讓他以為宋軍還是曾經的宋軍,卻不知道若是現在南下,我大遼才真正危在旦夕矣。”
耶律宗真嘆了口氣。
張儉苦笑道“這也不能怪他,是現在我們也不敢把真實的處境公布出去。”
蕭孝友是南京留守,沒有跟著他去打仗,雖然聽說過宋軍手榴彈和火炮厲害,但總歸沒見識過。之前宋軍追殺遼人的部隊脫節,他去馳援的時候反殺了不少宋軍,就以為宋軍不行。
可誰又知道,現在遼人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再加上目前后方的糧草還在籌集送過來,要真集結大軍南下,恐怕又是一場慘敗無疑了。
耶律宗真沉聲道“尚父,現在大遼真的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了嗎”
“倒還不至于,但繼續打下去,恐怕確實如此。”
張儉說道“朝廷去年的夏糧用于和宋軍打仗了,秋糧倒是在送過來,穩住前線無憂,然再想動員大量兵馬,這點秋糧怕是不足,然而”
“然而國內權貴擁有大量的土地,各寺廟繳納的賦稅也很少,想要征調大量兵馬,就得從他們手里拿錢糧,可拿不出來是吧。”
耶律宗真冷著臉替他把話說完。
張儉臉上露出苦澀。
世人以為宋國土地兼并嚴重,實際上遼國也差不多。
遼國國內民族以契丹族為主,契丹族的權貴擁有大量的土地,然后就是其余各屬國、屬部落的權貴也有很多土地。
為了照顧他們的利益,遼國稅收就很低,就間接造成了燕云十六州的漢人百姓反而更喜歡遼國。
但這種情況肯定維持不了長久。
從遼圣宗晚期開始,問題就已經突顯,而且越來越嚴重。
遼國權貴信奉佛教,所以又大量興建寺廟,寺廟也有很多土地,百姓一邊要給朝廷上貢,還要給寺廟納課,造成了一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