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互相對視一眼,才開始動起了筷子。
只是基本上也就都動了幾下,味如嚼蠟般吃了幾口,就互相對視,沒有再說別的話。
見大家都比較沉默和安靜,趙駿以為眾人是在害怕,就笑著站起來說道“諸位,我先敬大家一杯”
“知院有禮。”
“知院客氣了。”
“我等也敬知院一杯。”
眾人連忙也起身拿著酒杯回禮。
現在誰都知道趙駿位高權重,他們一群無權無勢的勛貴,誰敢招惹他呢
一杯酒下肚之后,趙駿才朗聲說道“諸位,今日來,我其實是與大家商談要事,且來陳述利弊。”
大家知道正事來了,便都不說話,靜靜地看著他。
就看到趙駿放下手中的酒杯,緩步走到廳內,在幾個桌子之間來回篤步,邊走邊說道。
“想來大家也清楚,大宋冗兵之患有多嚴重,每年朝廷支出至少得五千萬貫,才能滿足軍隊需求,負擔日益增重,令朝廷喘不過氣來。”
趙駿這句話說完之后,大家面色一變,雖然心里早就有猜測,但還是不愿意提及這個話題。
畢竟最近幾年朝廷不少文官對于三冗問題也是持反對意見,認為三冗過重,導致朝廷無錢無糧,對三冗進行改革的話題也喧囂塵上。
只是眾人作為冗兵的利益受眾,自然不敢說出來。現在趙駿提出,顯然是要對三冗下手,因而個個面色凝重。
趙駿繼續說道“近些年朝中也不是沒有官員對三冗之事頗有異議,但朝廷一直沒有下定決心改革,是因為知道在座諸位,乃至營中數十萬士兵,衣食所系,皆在其中。”
他說完這話后,每個人的臉上都明暗交織,不知道該說點什么。
趙駿卻依舊在廳內來回篤步,雙手背負在身后坦然說道“當然,這事也不賴諸位。太祖曾言,“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眾卿不若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如此,君臣之間再無嫌猜,可以兩全”。”
“可以說諸位父輩、翁輩如此,本就是太祖所允許的事情。然而時過境遷,當時軍隊數量并不算多,因而冗兵之事,只能是小患。但到了當今,已成大疾也,因而朝廷不得不為之著手置理。”
有人聽完之后,立即就坐不住了,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長著富家翁模樣,大腹便便地站起來,不迭問道“敢問知院,朝廷打算如何置理”
“你是”
趙駿看向他。
那人回答道“下官侍衛親軍馬軍虞侯、內殿崇班、修武郎何昌齡。”
這三個官名里,第一個是統領官,類似于文官里的差遣官。第二個是階官,類似于文官里的寄祿官。第三個則是職官,相當于文官里的散官。
趙駿用怪異的眼神看著他,這胖模樣還當騎兵,怕是連上馬都喘氣。
不過他也知道這人,宋初名將何繼筠的孫子,還娶了齊王趙元佐的女兒,算是勛貴里混得不錯的了。
“自然是要淘汰軍中老弱,以及諸多不能打仗之士。”
趙駿回答道“如今軍中軍紀敗壞,很多人白天出營做買賣,晚上回營睡覺,根本不算是士兵,又領著朝廷的俸祿,怎么能如此呢”
“萬萬不可啊陛下”
又有一人為劉廷翰之子劉贊元站出來,向趙禎拱手道“陛下,如今西夏和遼國還在環伺,此時裁減軍隊,無異于自斷一臂。”
“好了。”
趙禎擺擺手“聽知院說完吧。”
“行了。”
趙駿瞥了眼劉贊元道“你們心里想什么我都知道,你們難道覺得朝廷會棄你們于不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