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回了一禮,隨后帶著衛隊上船。
船只緩緩駛離碼頭。
薛甘帶著手下就站在岸邊看著,等船只渡河才離開。
而就在他走后不久,大概四五個拿著哨棒,腰間揣著牛耳尖刀的漢子從道間走來。
這群人眺望著遠處,為首者皺眉道“這欽差也不知道到哪了,能不能追得上,一路過來,大抵是已經過河了。”
欽差都是秘密出京,沿途地方官府和皇城司接到了政制院的政令,要求他們接待,住的地方也都是接待朝廷官員的驛站,還有皇城司士兵保護。
現在這年頭又不是后世信息時代,有個手機給你開定位。
就將門勛貴那點能量,還沒資格拿到欽差們的出行路線,即便有幾個勾結地方官府,知道路線的,也沒那能力在皇城司士兵保護下沖擊驛站。
因此他們只能用笨辦法。
一路先往自己下屬要被調查的營里去,遇到了就看看在路上有沒有合適的時機,沒遇到就去軍營附近等著,守株待兔。
雖然營指揮使一類軍官被調走,可下面還是有些散直、班頭之類的小軍官能使喚。
只要調查清楚欽差住的地方,未嘗沒有可趁之機。
“不管了,先走吧。”
另外一人道“這差事九死一生,但大家都是跟著衙內們出生入死的,衙內倒了,咱們也死路一條,只能如此了。”
說著一揮手,眾人立即跟上去,在渡口邊雇了一艘船只,也浩浩蕩蕩地渡河了。
到六月十一日,王安石就已經過黎陽,進入了大名府。
內黃縣的縣令和皇城司指揮使前來迎接,之后他在內黃官驛住了一晚上,到六月十二日的時候再次啟程前往大名城。
大名府南城外馬陵道口,此時黃河還未發生商胡口決堤,依舊是走的東漢故道,因而此時的大名府是處于平原之上,并沒有被改道之后的黃河給淹沒。
廣闊的平原到處都是荒蕪的土地,有些甚至已經接近沙漠化,衛河兩岸朝廷正在組織百姓修建水渠,灌溉土地,制造新的耕地面積。
馬陵道口一帶,二十余個軍營沿衛河西岸并排修建在曠野上,外圍用柵欄層層圈著,里面都是用木頭搭建制造的營房。
附近便是集鎮,離大名城也就那么幾公里遠,隱約能看到周圍有一條街道,倒是與繁華熱鬧沾得上邊。
王安石的隊伍在內黃的時候,內黃皇城司就已經通知了大名府皇城司,大名府作為北京重地,有一個皇城司千戶所,下轄整個大名府以及城內二百余眾。
指揮使姚斌、留守御史王騰云與大名縣令宋惠過來迎接,這趟差事雖然是政制院看重的大任務,但王安石的級別還不值得大名府知府、河北東路經略使、轉運使等正四品高官過來。
“使君遠道而來,辛苦辛苦。”
“三位也辛苦。”
雙方行禮過后,自我介紹了一番。
隨后宋惠熱情地道“使君不如先進城去驛館休息一晚上,明日入營。”
王安石苦笑道“職責所在,沒有什么辦法,二位還需要接待其他使者,只需要送我入營即可。”
三百多個使者自然不是一起出發,有前有后,各地官府可能幾天就接待一波,確實比較忙碌,他也不想打擾到地方官吏。
“既是如此,那我們便送使君入營。”
宋惠沒有多做糾纏,對方既然不愿意入城去吃飯,那剛好也能省一筆經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