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遼國給他們火藥配方都無法大規模造,目前也只有極少數儲備,讓李元昊憂心忡忡,感覺到了一股悲涼。
此刻他站在賀蘭山腳王宮往東看去,能見到的是茫茫草原上無數牛羊如密集的云朵般遍布。
牧人驅趕著它們,整個草原都充滿了勃勃生機。
“大王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我大夏國力昌盛,皆因大王英明啊。”
大臣楊素拍著馬屁說道。
“山腳下牛羊成群,我大夏不僅恢復往日風光,甚至更上一層樓。”
“長此以往,大王稱雄西北,君臨天下,指日可待。”
“這都是大王多年英明神武的結果呀。”
幾名文臣同樣吹噓。
千穿萬穿,馬匹不穿,李元昊為人猜忌心重,多吹吹他總不是壞事。
說起來也諷刺。
歷史上李元昊戰勝了,卻因為宋國斷絕互市,導致國內民生凋敝,民不聊生,連黨項人都差點造反把他拉下馬。
結果如今因為戰敗了,又與大宋簽訂自貿協議,反而國力得到了發展,比開戰之前還要強。
這固然是因為西夏橫在了河西走廊上,控制了“陸地絲綢之路”這一交通要道。
但根本原因又何嘗不是戰敗了導致大宋并沒有繼續與他斷絕貿易呢
因而有的時候命運就是這樣,難以捉摸。
可李元昊卻不滿足于此。
他畢生心愿就是稱皇做帝,即便國內強盛,又如何比得上他的野心
所以聽到眾人的吹捧,李元昊也只是淡淡地道“國力再如何強盛,還是比不得宋國,我心中甚憂啊。”
“大王。”
旁邊張元立即說道“遼使之言,或許不無道理。”
剛才他們在殿中接見了遼國使者。
只是當時李元昊并未表態,此時遼國使者已經送下去休息,一行人沒在殿中商議,而是走到殿外來。
已是傍晚時分,夕陽下落,絢爛的火燒云宛若遮蔽了整個西方天際,織出漫天霞彩。
李元昊雙手背負在身后,望著遠方說道“耶律宗真是想拿我做先鋒軍啊。”
“遼國不敢與宋國輕易開戰,所以只能想辦法試探。”
張元分析道“給我們一些好處,讓我們去進攻青塘,看看宋國的反應,或許就是最好的辦法。”
“呵呵。”
李元昊冷笑道“他要去試探,怎么不去找高麗高麗向遼稱臣,又向宋稱臣,這難道不是最好的借口嗎”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遼國強大,我大夏不能與之抗衡,因而才欺壓我等。”
野利遇乞嚷嚷道。
歷史上他這個時候骨灰都涼了,不過如今休戰之后,種世衡沒有千方百計設下反間計,野利兄弟沒有被殺,倒是算又改變了歷史。
“但這確實是一個試探大宋的好辦法,而且此計可行可退。”
張元說道“我們與青塘是世仇,我們與大宋簽訂的是夏宋契約,這里面可不包括青塘,大王進攻青塘,有理有據,即便事后不能敵,亦可從容撤退。”
“大王,我覺得此事還是需要慎重一點,連遼人都不敢擅自挑起戰事,我們與遼國國力相差甚遠,遠不應該再與大宋開戰。”
野利旺榮相對理智一些,勸道“若是宋人借此進犯我大夏,恐遼國那邊也不一定會來馳援。”
“呵,宋國愈發強大,遼國愈發內心不安,他們怎么可能不來救”
張元反駁道“何況打都沒有打,將軍就言要敗,這恐怕并非為將者的擔當吧。”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