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啪啪”
大量子彈射穿了西夏人的鐵甲,頓時成片的鐵鷂子倒下。
“嘶”
活著的鐵鷂子們倒吸了一口冷氣。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只知道宋人舉起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長管對準他們。
一陣“砰砰砰砰”的響聲之后,隊伍最前面的騎兵們如中邪了般從馬上衰落,地上大部分人都沒有當場死去,還在痛苦中哀嚎。
這讓其余西夏騎兵一陣躊躇,個個都忍不住拉著馬繩,畏懼不前。
后方一個將領見前方畏縮,用黨項話大罵了幾句,再次催促士兵們向前移動,只要到百步,他們就可以催動馬匹發起讓對手死亡的沖鋒了
可僅僅過了二十多秒,那死亡的“砰砰砰砰”聲音再次襲來,前方又是大片士兵倒下,僅僅一個照面,他們就損失了數百人。
“啊”
終于有人忍不住,在見到眼前的隊友莫名慘死后,忍不住大叫了一句,隨后調轉馬頭逃跑。
這下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其余兩千余殘存的鐵鷂子,紛紛向后方逃竄而去。
“追”
曾勇和張文武高聲大喊。
諸多宋軍騎兵立即收槍,催促著馬匹向前追擊。
他們的裝備是這樣的,身上穿著宋軍秋季軍服,右側腰間懸環首直刀。
左側腰間則掛著一個小包,包里有三顆手榴彈。
馬匹兩側還懸掛著兩個大布袋,布袋里有很多小布袋,每個布袋都有一顆米尼彈和一包定量火藥。
每次射擊結束,士兵們都得花至少二十秒左右的時間來清理火藥匣以及裝填彈藥。
因此發射效率還是比較低,每分鐘只能射23發,遠不如小鋼炮快。
但小鋼炮有四個人分工協作,一個人裝火繩,兩個人填彈藥,最后那個人點燃火繩發射,且必須熟練操作才能做到大概67秒鐘一發。
這是因為鋼材在黑火藥時代炸膛率比較低,黑火藥的威力還是不如黃火藥,很難將結構以及堅固程度更高的鋼炮炸開。
要是熟鐵炮的話,還得有個人用沾水的刷子冷卻炮管,等炮管完全冷卻才能繼續發射。
而且每分鐘23發的炮彈也只是在初期能用幾次,到后面都必須保持1分鐘1發,乃至2分鐘1發,否則就要炸膛。
而宋軍的槍械雖然也是鋼材制造,炸膛率同樣較低,可士兵需要一個人完成清理火藥匣、裝火藥、填子彈三個步驟,效率自然比鋼炮慢得多。
因此單論射速來講,火槍還是不如火炮。但在近距離單兵作戰能力上,火槍甩了火炮好幾條街。
騎兵們繼續浩浩蕩蕩向前壓進。
很快遠處的西夏軍團們就注意到了鐵鷂子軍被擊潰,有斥候向李元昊報告。
李元昊這個時候正因為急功近利,在初期射了12分鐘后,沒有停下來等炮管冷卻,導致好幾門大炮炸膛而煩躁。
聽到斥候來報,也沒有太在意一千人的進攻,只是又增派了五千人繼續來圍攻。
可他顯然有些低估了這批宋軍的厲害。
并且李元昊不知道的是,在這些宋軍徐徐推進的時候,后方王士允拉著他自己的那十多門小鋼炮也抵達了戰場。
小鋼炮還是比較輕便,即便不用馬,一百多斤的重量兩個人抬都能抬著走。
他們到了大概四五里開外,開始布置炮臺。
公元18世紀拿破侖時代,在沒有膛線的情況下,12磅拿破侖炮最遠射程就已經能達到25到3公里。
到19世紀初,有了線膛炮之后,這個射程直接加到了3到5公里,也就是十里的距離。
如今趙駿的火炮都是有膛線的火炮,西夏和遼國人仿制的火炮同樣有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