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二百八十六章拿張元當替罪羊慶歷四年十二月八日。
汴梁下起了大雪,開封府各個街道組織起大掃雪工作。
由官府出資,在外城以每天90文的價格,雇傭一些沒有工作的老人、青壯進行積雪清除打理。
這個工資肯定不算高。
因為在慶歷年之前,汴梁的日工資水平就達到了百文以上。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碼頭搬運工日賺二三百文,街口一個殺雞的每天一百五十文,茶鋪的伙計月入45貫,一天約一百二十文。
基本上平均用人薪資在一百文左右,除了每天平均日薪只有五十文的廂軍以外,普通百姓的工資水平維持在百文。
而現在普通人的薪資水平又略微漲了一些,平均大概在一百二十文,比以前漲了約二十文上下。
這是因為自從慶歷元年大改革以來,大宋的經商環境日益變好。
商品經濟更上一層樓,并且由于商品通過五大貿易路線,不僅銷往周邊國家,甚至遠銷到中亞,被阿拉伯商人賣到歐洲去。
經濟環境和經商環境好了起來,工商部那邊每年注冊的新商行,也就是公司不計其數,城內城外工坊每天都在開設。
不只是紡織廠,還有各類造紙廠、茶葉加工廠、鐵器加工廠、農具廠等等數不盡的工坊,資本開始逐漸萌芽。
工坊建立后那自然要大規模招人,但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社會,汴梁能夠吸引的基本上也就是京畿路以及周邊的務工人員,不可能出現很遠的人來汴梁打工。
像河北人要進城務工肯定優先選擇大名府,淮南以及部分靠近應天府的河南人肯定優先去應天府,以此類推,造成了汴梁務工人員緊缺。
這屬于市場的正常波動,工資正常上漲,且持續漲下去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因為這必然會讓工坊繼續外遷。
以后蒸汽機時代,大量工廠搬遷到沿海城市去,也能帶動廣州、廣西、福建等沿海城市的發展。
所以朝廷也會想辦法市場調控,倒逼著用人單位漲工資。
不過開封府雇傭的都是沒有工作或者缺乏工作能力的人,這個薪資基本上也屬于正常薪資水準,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對貧困人員的照顧。
而組織人員則是開封府下轄的街道辦。
如今大宋要走向城鎮化,開封府作為一個官府機構,就必須要對基層有一定的掌控力。
所以朝廷正式建設起街道辦,除了街道辦主任是從九品官員以外,其余辦事員都是吏員,主要管理的事務也都是戶籍、衛生、社區管理等工作。
比如朝廷今年要慰問孤寡老人,要把米、油、糧發下去,以后就不是由開封府、皇城司來辦,而是由街道辦來處理。
上級領導主要是監督落實工作,確定各種糧油物資發下去,并且朝廷現在在建廉租房,以后也會由街道辦落實貧困戶,優先入住廉租房當中。
里面肯定會由貪污腐敗的事情發生,比如街道辦不認真落實工作,或者中飽私囊,把廉租房、物資發放給有錢人乃至于自己的親屬,而不是有需要的窮人。
因而趙駿又勒令開封府作為上級領導部門監督,又讓皇城司秘密暗訪,時刻調查,實時追責,算是雙重監督。
現在就先這樣辦著。
哪怕以后出了問題再整改,至少現在街道辦的設立后,開封府的工作壓力也會減少很多。
在開封府的號召下,全府大掃除。
趙駿上午就在包拯的陪同下,視察了內城、外城,乃至城外的清除工作。
開遠門,也就是西水門外。這里是汴河的入口處,由于運河從北方帶回來大量鋼鐵、牛羊皮毛以及其它原材料,因此這里匯聚遼很多工坊。
朝廷現在正陸陸續續地把城內的官屬工坊遷移到城外,比如紡織廠、鍛造廠、鐵器加工廠等等,從兩個月前就開始遷移。
官屬工坊又帶動了很多私人工坊轉移,預計到后年,汴梁里大部分工坊都要轉移到城外,形成城鄉結合部。
所以這里的地價也慢慢地有所上升,這對于棲息在城外貧民窟的百姓來說,自然是件好事。
因為朝廷現在的戶籍工作是允許百姓落戶汴梁,并且允許他們購買他們現在在城外居住的土地和房屋。
或許幾十年后,最早一批來汴梁打工的打工人,搖身一變,通過在城外城中村擁有房產,成為了正紅旗老開封。
不過那是幾十年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城外的地價還是比較低,且基本上都是在朝廷手里,也進行了限賣,不允許有心人大規模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