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想法”
晏殊問道。
“要確切地改善貧困人口問題。”
趙駿指出“很多山區交通不便、信息不發達,而且宗族勢力強大,古板守舊,即便有好的政策也很難傳達出去,必須加大對基層的宣傳工作。”
現在糧食是完全夠人吃的,很多平原區百姓,比如河南、河北的華北平原,即便家里再困難,也很容易獲得渠道和信息。
他們可以就近去河南府、開封府、大名府、應天府等地打工,所獲的報酬養活一家老小綽綽有余。
而且隨著經濟發達,手工制造業愈加繁榮,各類工坊如雨后春筍一樣冒,用工短缺的問題逐漸暴露,商人開始和地主們搶人,造成了地主階級被迫降地租來挽回佃戶人口。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肯定是一種良性循環,不管是地主降低地租,還是老板提高薪資,對于農民和打工人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這也僅限于河北、河南、四川、江浙等經濟農業發達的地區,像湖南、廣西、江西、福建、貴州等多偏遠山區情況就沒那么好,很多山里依舊維持著以前的生態,貧民生活并不能得到改善。
或許唯一的變化就是紅薯、玉米、土豆、花生之類作物普及之后,原本他們掙扎在生死的邊緣,現在哪怕在山區被收高額的地租,至少還能有口吃的,餓死的事情會變少許多。
趙駿又強調道“真正改善民生的最好辦法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朝廷只能督促各地地方官府努力改善民生,把貧困百姓從生死線上拉到貧困線上,要想實現富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范仲淹問道“漢龍,你覺得我們下一步應該如何”
“做個規劃吧。”
趙駿說道“大家都知道,去年年底為了安撫歸順的將門勛貴,朝廷已經又組建了新的遠航船隊出發,預計明年他們就應該回來了,這次我給他們的目標是帶回橡膠樹和金雞納樹。”
“目前蒸汽機面臨的問題是密封性一直得不到解決,所以沒辦法量產,但整體構造和功率上已經完全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幾乎建成就能投入生產。”
“蒸汽機投入使用的話,水泥廠就能實現自動攪拌,火車也能夠建設,到時候就是大宋全國性地開展基礎建設時期。”
“預計五年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大基建,需要的人口會非常多,所以我認為從今年開始,就要提前進行規劃,把該打的仗打完,該改革的事項做好,以此讓大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趙禎從歷史里就找到了完整的瓦特改良蒸汽機的說明,包括科學院那邊其實就造了好幾臺原型機,燃燒效率、蒸汽壓力、排氣系統、活塞橋梁等等都已經完善。
但至今為止,都沒有投入量產,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單純的沒有橡膠作為材料。
很多人以為蒸汽機沒有橡膠一樣能用,并非一定需要橡膠,這其實就是對蒸汽機的結構以及它的發展歷史了解程度不夠產生的誤解。
實際上在沒有橡膠之前,蒸汽機的作用極為有限,基本上只能用于汲水。
因為沒有橡膠墊的話,以前的鉛環密封不嚴,導致大量蒸汽泄漏,功率效率不高,也容易引起蒸汽發生爆炸。
而瓦特改良蒸汽機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把原來的密封圈從鉛環改成了橡膠墊,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使得蒸汽機能出現在火車、汽車上。
如果現在趙駿在沒有橡膠的情況下量產蒸汽機的話,那么造成的唯一后果就是,蒸汽機工廠各種爆炸,火車站“砰砰砰”的爆炸不絕。
所以雖然蒸汽機的原理簡單,甚至趙禎干脆就找到了蒸汽機的制作辦法,可沒有橡膠,就沒辦法完成蒸汽機量產。
最后也不能一步步發展出蒸汽工業,再進步到油氣工業以及電氣工業時代。
畢竟工業這個體系必須要按部就班。
它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不能一拍腦袋說,既然蒸汽時代那么差,我直接跳過發展到油氣時代就行。
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