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不難,難的是如何治理。”
“請知院告知。”
“很簡單,你消滅了李朝之后,可以采取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
“不錯。”
趙駿點點頭“你此行的目的,是徹底消滅李朝的王室,將他們的社會結構打散,變成各個部落制,扶持當地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上位,打壓他們人數較多的民族。”
“但末將聽說那邊的情況如大宋一般,只有他們本地安南人,其余人極少。”
狄青撓撓頭。
他既然要攻打越南,那自然要對那邊有所了解,因此這段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
趙駿笑道“極少也可以扶持,哪怕是他們本地的安南人,也可以分而治之。如住在海邊的,給他們一個新稱呼。住在山里的,也可以給個新稱呼。反正讓他們自己相信自己與其他安南人不同即可。”
別看越南屁大點地方,以大宋的國力,想吞并輕而易舉。但實際上越南易戰難治,幾乎很難被中原王朝吞并。
事實上不止是越南,唐宋之時,即便是廣西、廣東、福建這些很多人以為的中華傳統區域,古人治理起來都很困難。
這種情況直到南宋衣冠南渡,大幅度開發嶺南才得到改善,明清的時候,南方沿岸諸省,才算治理好。
究其原因,第一是越南實在是太偏遠,且這個地方又窮又亂。
從經濟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一個地方的叛亂并不可怕,朝廷只需派兵鎮壓即可。
但如果這個地方老是叛亂,中央就需要派重兵鎮守,且這個地方又窮距離中央又十分遙遠,出兵成本極高。
那么并非核心統治區域的賠錢地方,中原王朝放棄也很正常。
第二是越南是多民族國家,他們的民族構成跟漢人很像,主體民族京族占據了絕大多數人口。
其余少數民族比例極少,而且多是邊境地區過來的其它國家民族,如漢人、傣族、壯族等等,在民族構建和認同上,京族占據著絕對的話語權。
一旦越南的主要民族進行反抗,那么很容易就帶動整個越南的反抗,中央朝廷在當地的統治就會被瓦解,從而無法進行有效治理。
綜合這兩點,就是歷史上越南雖然多次被納入我國版圖,并且甚至他們也用漢字,會漢語,卻始終不能融入中華的緣故。
而趙駿告訴狄青的辦法,那就不得不說提起“大缺大德”的歐洲殖民者了。
發明的這一手可以說是對付當地少數民族的利器,甚至別說是有少數民族,就算是只有一個主體民族的國家,他們都能給分成兩分。
如盧旺達大屠殺當中的兩個主角胡圖族與圖西族,原本就是一個民族。但歐洲殖民者到了當地之后,強行把他們兩個種族分開,并且扶持人數較少的圖西族做統治階級。
結果造成了雙方開始決裂,本來一個民族,卻內斗不止,互相內耗之下,反而讓那些外來殖民者從中漁利。
大宋自然也可以這么做。
反正越南自秦漢時期就并入中華的版圖,只是打得下來守不住而已。
現在趙駿的做法雖然也大缺大德,但你就說守沒守住吧。
狄青聽了之后雖然沒太明白里面的深意,也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但既然是知院吩咐的,那就照辦。
于是拱手說道“是。”
“好了。”
趙駿就說道“這些事情你牢記在心,與楊察好好配合,爭取今年就讓越南改旗易幟。”
“是。”
狄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擔任趙駿的護衛,早就已經習慣性言聽計從。
“老范,送送漢臣。”
趙駿對范仲淹道。
范仲淹應該也有些事情要交代給狄青,關于軍事上的,那就讓他們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