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王守忠就來到政制院,向大家報告了橡膠做好的喜訊。
趙駿大喜過望,與諸多宰相前往后苑去觀摩成品。
趙禎給大家介紹,說出來的成品是由他加工過,其中比例90都是橡膠原材料。
之后他加入了大概05的雞蛋清,15的樹脂,8的石油、炭黑、陶土、石粉、沙子、膠水等作為填充物。
通過將諸多材料混合攪拌,冷卻之后終于制造出了又耐用又堅固又耐熱又有摩擦力的橡膠。
眾人看完了各種實驗,對趙禎的大發明贊不絕口。
雖然趙駿認為其質量還是跟后世橡膠輪胎有一定差距,但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要知道這可是在沒有機械化,沒有化工能力,沒有專業知識,科學體系才剛剛完善不久的古代社會。
趙禎一頓操作猛如虎,無異于是在黑暗中探索出一條道路出來,已經算是難能可貴。
至少眼下的橡膠,已經比歷史上剛剛應用于工業的橡膠要強了許多。
趙駿就帶著呂夷簡等人走了進去。
“見過知院、同知。”
由此可見瓦特改良蒸汽機的意義有多大。
當下趙駿立即派人把橡膠送往物理研究院,同時又把趙禎配出來的配方送去化學研究院,看他們那邊能不能在這個基礎上完善得更好。
其中有物理學院的一些博士、教習、院士。也有一些負責給他們打下手的新入院的進士、吏員或者雜役。
他們看到校場上此時離三層外三層,圍了大概二百多人。
鉛墊也會如此,并且還會因為壓力不均而導致泄漏,甚至爆炸的可能。
此時校場的鐵軌上,放著一個巨大的蒸汽機,蒸汽機后面還拉著五個鐵皮車廂。
他有些累了,回去睡覺。
但蒸汽火車是1814年發明,剛發明的時候也才只能跑每小時8公里。
而下午的時候趙駿則帶著宰相們前往皇宮北面的物理研究院,想看看他們那邊的進度。
人群外有人高喊。
而即便是在1785年,瓦特的蒸汽機基本上都已經完善后,當時英國也并沒有普及。
甚至校場上還有一段很長的軌道,現在已經被拆除了部分用于做樣品送去郊外修建即將展示用的鐵軌。
所以初期使用銅環和鉛墊的蒸汽機安全性并不算可靠,密封性和動力也嚴重不足。
包括蒸汽機之前就在這個校場上實驗過。
直到1860年之后,瓦特的蒸汽機才徹底在英國流行開來,從最初的五百多臺,上升到全國已經有七千多臺機器。
上午趙禎給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新發明后,沒多久就散場。
鐵軌和鐵皮車廂并不難制作,車廂就不用多說,鐵軌就是先造出火車車輪的模具,再把鐵軌的模具造出來,讓車輪和鐵軌能夠嚴絲合縫卡在一起就行。
之前物理研究院就做過實驗,如果用銅環、鉛墊做密封的話,密封性嚴重不足,產生的動力不夠。
后來到1769年、1776年、1782年、1785年多次改善之后,蒸汽機的效率才達到了最高,比以前的效率提升了三倍。
“都讓一讓,讓一讓,知院、同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