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百官們都已經到了。”
上午辰時初,也就是早上七點鐘左右,天色剛剛亮,王守忠就過來向趙禎匯報。
此時趙禎也剛剛梳洗打扮好,換上了隆重的火紅色龍袍。
除了他以外,曹皇后也披上了芙蓉冠,鳳釵、步搖釵,身穿大袖襦裙的皇后服飾。
“走吧。”
趙禎聽到王守忠的話,深呼了一口氣,與曹皇后一起從后苑新修的寢宮走了出來。
下雨已經是前幾天的事情了,地上倒是干了,唯有早上后苑草叢里的露水還顯得有些濕漉漉。
夫妻二人離開后苑,來到前宮的大慶殿,大慶殿一直是宋代舉行慶典、會見外賓的地方。
但如今原本寬闊的大慶殿前面的大廣場少了小半截,因為趙駿擴張了各部門之后,就又需要安排一些官署。
他見大慶殿前面的校場還挺寬闊的,就占用了一部分,作為其余部門的官邸。
不過大慶殿前面的校場本來就大,以前為了顯氣派得留出了幾十畝的空地,現在即便被占用一部分,依舊還是可以舉行儀式。
只是今天卻不是在這里舉行,隨著趙禎出現在大慶殿后,百官和諸多使者行禮,接著趙禎一聲令下出宮
百官和使節們就順著秩序,浩浩蕩蕩從大慶門往南離開,接著出了宣德門。
宣德門外就是寬闊的御街。
此刻街道上早就被肅清,一輛巨大的馬車擺在宮門口,各類傘蓋、宮牌高舉,上千護衛左右開道。
趙禎和曹皇后登上馬車,左右兩側騎馬的護衛離三層外三層地把馬車保護起來。
“官家出宮了。”
“那就是官家的儀仗隊啊。”
“真是威風凜凜。”
御街兩側的行人們已經被幾乎擠到了鋪面邊上。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伸長了脖子去看。
如果是宋真宗時期,百姓們還有機會瞧瞧皇帝出宮是什么樣子。
畢竟趙恒也出過幾次宮,比如去澶州“御駕親征”,去山東“泰山封禪”。
然而趙禎自繼位二十四年來,還從未出過宮,甚至他沒繼位,還是太子的時候,也沒有出過宮。
汴梁百姓已經幾十年不知道皇帝長什么模樣了,所有一個個都想瞅瞅。
但可惜離得太遠,隱約只見到了兩個穿著紅色大袍的人登上了馬車,隨后就消失不見了。
“你們瞧著官家的模樣了嗎”
“沒瞧著。”
“也是,官家是何等神人怎么瞧得見哦。”
“這些年來,官家在宮中運籌帷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真是天降圣人啊。”
“可不是嗎如今咱們大宋國家昌盛,連遼國和西賊都不敢小覷我們,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報澶州的仇。”
百姓們議論紛紛。
天子腳下的百姓可跟普通地方縣里鄉里的百姓不同。
即便是在報紙沒有出現之前,市井小道消息遍布,而且朝野各種事情傳播得也非常靈通。
茶余飯后之間百姓們什么都敢談,什么都敢議論。
甚至當初燭影斧聲之后,民間還有人傳趙光義搞死趙匡胤的事情,弄得趙光義讓武德卒打探消息,到處抓捕試圖讓天下人閉嘴。
結果最后惹得朝野上下天怒民怨,百官紛紛群起而攻,才逼得趙光義收回了武德卒的權柄。
如今趙禎形象早就不是當初那樣劉太后的傀儡皇帝。
從最初大力扶持趙駿的殺伐果斷,讓民間都認為趙禎是一個有決心有毅力大搞改革的好皇帝。
到后來趙禎發明了肥料、水泥、玻璃、雜交蠶豆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出來后,風口就又不一樣,有人說他不務正業,有人說他為國為民,反正眾口不一。
等最近幾年范仲淹在趙禎的支持下,五次慶歷新政,口碑瞬間飆升到了極點。
特別是趙駿和范仲淹經常把政績推到趙禎頭上,結果就是天下百姓無不感恩戴德,民間對于趙禎的評價可謂是有加無已,不少地方都有人為他立生祠。
歸根到底,百姓心里有桿秤。這些年來范仲淹的改革不一定惠及天下所有人,但一定能惠及天下大部分人。
大部分都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從前苛捐雜稅嚴重,生活貧困潦倒。如今賦稅減少,生活蒸蒸日上。不一定很富裕,總要比以前餓死人強了太多。
因此這種改變大部分百姓都看在心里。
正如后世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