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如今不管是河北還是廣東,都有運河可以溝通,河北不用多說,有永濟渠,而廣東有靈渠。
那么只需要打通河南跟湖北,四川與陜西的交通,這些經濟區域將會大大促進交流。
“河南與湖北如果要走水運,需要繞行浙江,從河南走運河先去淮南,再從淮南走長江向上到漢口轉道漢水才能到襄陽。”
“同理四川和陜西也是,四川與陜西之間就更遠,還得從黃河運輸,所以兩地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水運交流,只有陸地行走。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交流成本有多大你們也知道。”
“等這兩條鐵路修完之后,下一步棋就是把山西、河北和汴梁連在一起,將工業中心轉移到河北去,汴梁暫時保留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
“基本上只要這三條鐵路打通,那么四川、山西、陜西、湖北、湖南、廣東、淮南、浙江、河南、河北、山東,我們的主要經濟以及發展中心將迅速活絡起來,以汴梁為中心四周各路聯合在一起將變成一個大板塊。”
“按照我粗略估計,未來五年內把三條鐵路修好,能夠保證將來至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以后大宋就能迅速提高國力,把鐵路修得到處都是。”
“唯三還處于板塊之外的就是福建、江西和廣西了,但也沒辦法。只能等第三條鐵路山西連通好,將煤炭資源運往河北,將河北打造成工業重區之后,才能考慮福建、江西和廣西地區。”
趙駿最后亦是無奈地點了點福建廣西和江西三個地方。
不是他厚此薄彼,實在是地緣因素。
看宋代的經濟城市分布就知道了,十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除了福建的福州和廣東的廣州是靠海貿起家的以外,其余八個全在運河沿線。
鐵路建設之后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肯定是飛速提升,那么他就必須首先考慮以汴梁為核心的四周先進行建設。
大宋的首都不是在北京,那么就不會造成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經濟中心在南方的現象。
但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宋代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偏偏都在汴梁。
除非趙駿選擇遷都。
可遷都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燕云十六州即便收回來,至少眼下北京還不適合做大宋首都。
其它地方就更比不上汴梁,不是地理問題,純粹就是一旦遷都,如今汴梁的發展頃刻間就會毀于一旦,又得重起爐灶再發展出另外一座帝都出來,實在是得不償失。
因此趙駿就必須考慮以汴梁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鐵路延伸也同樣是以汴梁為中心向四周蔓延。
將來肯定是先修河南到湖北的鐵路,之后再連通四川和陜西,再把山西與河北、汴梁打通,那么從地圖上看,汴梁東南西北兩千公里以內,基本上就徹底連接在一起。
以后從四川到汴梁來,就再也不需要兩三個月,船運到襄陽,再走火車運輸北上,二十天就行。或者先走火車去長安,走黃河到汴梁也足以。
這就意味著汴梁這兩千公里范圍內的一切貨物運輸時間,將減少兩三倍以上,大大提高了物流運輸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大宋還發展不起來,那才叫鬼來了。
本章完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