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趙駿提高了開封府的權重,順便也把大理寺和監察院提了上來,如此包括開封府在內,這些機構全都變成了一級機構,主官都加候補同知銜。
如此一來,韓琦就有機會了。
可韓瑞一番話顯然讓他拋之腦后,好像一點都沒有想法,這讓韓瑞更急了,又說道“十一兄,你就不想更進一步入政制院為宰相”
“呼。”
韓琦長呼了一口氣,扭過頭看了眼自己這堂弟。
他在自己家里排老六,頭上有五個哥哥,不過在家族排序當中排十一,所以他與自己這個排名十四的弟弟感情還是很好。
只是可惜了。
自己這個弟弟空有三十多歲的年紀,政治智慧卻差了自己不止一籌,否則的話,又怎么為官多年,還是一州從七品軍事判官呢
想到這里,韓琦搖搖頭道“我確實想更進一步,但我思來想去,很可能并不是現在。”
“為何”
“我今年不過三十九歲,擔任監察院知院就已經很是不易,你覺得我還能如此輕易進政制院嗎”
“這”
韓瑞一時語塞,隨后又道“有志不在年高,當年寇公三十二歲為參知政事,四十一歲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兄之才,不比寇公差。”
“呵呵。”
韓琦笑了笑,隨后說道“那你覺得為何獨獨是我經略西北”
“那自然是官家看重。”
“不,這恰恰說明我很難進政制院了。”
“為何”
韓瑞十分不解。
韓琦解釋道“戰事并非一日兩日就能平定,西北偏遠,光行軍打仗都可能數月之久,何論趙元昊并非蠢夫,站著不動任伱打,一旦曠日持久,恐怕政制院早就已經改選結束。”
“這”
韓瑞一時又愣住,隨后頹然說道“那看來今年是不得進了。”
“倒也未必。”
“十一兄難道”
“宰相誰不想當何況還是政制院同知這般大權在握的宰相,我自然也有此心。”
韓琦抬起頭看向韓瑞,輕笑著說道“只是十四弟,有的時候,爭即是不爭,不爭即是爭,這個道理你要明白。”
“爭即是不爭,不爭即是爭”
韓瑞一頭霧水。
啥意思
韓琦笑笑沒有說話。
其實他的家族通過聯姻的方式,與王曾家族、呂夷簡家族、賈昌朝家族早就已經是兒女親家。
比如韓琦的長子娶了呂夷簡的孫女,同母兄韓璩的獨子則娶了王曾的孫女,早逝的長兄次子娶的是賈昌朝的堂兄弟賈昌符的女兒。
但在這件事上他并不打算動用這些關系,也沒有絲毫要疏通門路,被宰相們舉薦的意思。
要知道上一次選舉,就是靠宰相們提名。雖然蔣堂就屬于中立派進了政制院,可他的進去屬于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