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李元昊打江山的這批也算是西夏精銳,竟是如此悍不畏死,發動了死亡一般的沖鋒。
遠處在岸邊構筑起防線的賈逵見此,冷笑一聲喝道“掏家伙。”
立即就有士兵走到了船上,開始搬運起手榴彈。
雖然火槍跟火炮大面積裝備,但這玩意兒宋軍一直有儲備,畢竟是火器打冷兵器,怎么可能什么都不預備點
宋軍人手腰間掛兩三顆,第二次過河的時候,賈逵就讓人把大量的手榴彈也搬到了船上來。
此刻大概三十多人放棄了槍械,將手榴彈搬到了他們的陣地前面。
其余二百余人則繼續組建三段射擊陣型,將槍口瞄準了北面平原上正在向他們發起沖鋒的西夏騎兵。
“射擊”
在騎兵們距離一百多丈,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來米的距離,賈逵就放聲大喊。
米尼彈裝填雖然不如后裝步槍方便簡潔,但射程已經不遑多讓。
后世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軍狙擊手格雷恩軍士還創造過在900米開外用惠特沃斯步槍一槍射殺了北方軍將領約翰塞奇威克的奇跡。
而這種步槍構造甚至還不如眼下大宋的火槍。
因為當時惠特沃斯步槍前期設計是沒有米尼彈的,使用的也是硬彈丸,造成裝填時槍口很容易被子彈卡住,從而無法射擊。
一直到后期才開始使用米尼彈,并且氣密性不足導致燃燒不充分從而讓里面殘留的問題極為嚴重。
而如今大宋的武器制造都是朝廷大力研究,不像十八十九世紀西方往往是民間工匠或者槍械師自己進行改裝和設計,尼米彈最早廣泛使用,氣密性也降到最低。
一個國家的力量,一個個人的力量,設計出來的槍械完成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今大宋的火器要比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火器還要先進,甚至要比1880年清末光緒年間還強。
基本上已經摸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門檻,也就是在1886年法國發明無煙火藥,從1890年后全世界摒棄黑火藥,開始大力發展現代步槍之前的時代。
此刻敵人的騎兵重新集結,再次向著河邊發起攻勢。數十名火槍手立即射擊,緊接著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仿佛沒有盡頭般不斷重復。
前方的西夏騎兵如收割麥子般倒下,讓同樣跟著隊伍在沖鋒的那名西夏將領已經是汗流浹背,心里生出一股恐懼的情緒。
但他不敢有任何放慢腳步或者脫離戰場的想法。
行軍打仗有的時候全靠那么一股子氣勢,一旦氣勢沒有打出來,或者泄氣的話,那就真正兵敗入手倒了。
因此西夏這邊只能繼續硬著頭皮往前沖,祈求著老天爺保佑自己,子彈不降臨在他們頭上。
一百丈短短三百米的距離,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對于西夏士兵來說,卻仿佛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那么的漫長以及令人驚恐。
但在付出了數百人的代價之后,剩余的兩千余人總算是殺到了近前,讓那名幸存下來的西夏軍將領即興奮又緊張。
興奮的是幸運之神果然眷顧自己,讓自己活了下來。緊張的是他親眼見到,即將靠近到三十丈時,宋軍忽然掏出了讓他們聞風喪膽的手榴彈。
這東西對于西夏人來說可太熟悉了。
還未等西夏士兵們做出反應,就聽到宋軍那邊已經大喊“投彈手準備”
“扔”
三十丈就是九十多米,這個距離投彈手們使出吃奶的勁都扔不到。
但這屬于預判性攻擊。
宋軍從掏出手榴彈,拉響引線,再扔出去,估計得需要幾秒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