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四大家族論起排名,在遼國時期以玉田韓氏為首,昌平劉氏次之,醫閭馬氏和盧龍趙氏最末。歷史上到金國和元朝時期,四大家族的地位就更加根深蒂固,世代都是北方權貴子弟。
這與他們家族代代有人才出沒有太大的關系,完全就是因為五代十國開始,后晉建國就跟著后晉,石敬瑭當了兒皇帝,獻出燕云十六州就跟著遼國,后來金國崛起就投降金國,蒙元崛起就投降蒙元,從未想過忠君愛國。
如果是以前遼國強盛的時候,劉六符一定會呵斥劉四端,因為這很有可能會給家族帶來災禍。但現在遼國江河日下,宋國崛起,那么改換門庭的事情,或許不是不可能了。
畢竟誰贏他們就幫誰,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想到這里,劉六符沉吟片刻,才低聲說道“陛下遵循祖訓,自是不能向敵人俯首。”
“噢。”
劉四端了然,就又問道“那陛下是打算”
“待時機成熟,陛下當誘敵深入,與宋軍決一死戰。”
劉六符輕聲道。
“陛下果然非同一般,想來我大遼能百戰百勝矣。”
劉四端說了一句,隨后他與劉六符對視一眼,兩兄弟忽然都笑了起來。
既然這棵樹已經搖搖欲墜,那么也許該換一棵樹了。
很快,十多日之后,宋軍營帳內。
已經是十一月上旬,天氣愈發的寒冷,大雨過后沒多久就開始刮更加冷厲的北風。
幽燕地區往年這個時候有時會下大雪,事實上此時東北地區已經是被大雪覆蓋,若非莽莽野山阻隔了北方的冷風,或許此時的幽燕同樣如此。
雪雖未下,卻萬物枯寂。曠野之上茫茫一片褐黃色,良鄉城池周邊宋軍已經越來越過分,直接把整座城池都包圍起來。
范仲淹一大早的時候就巡視了幾個營地,看到將士們都在按照他的吩咐,如一群地鼠一般不斷地向良鄉城掘土作業,就心滿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主帥營帳內。
土木畢竟是個體力活,一個宋軍士兵干一天也挖不了多少土,何況他們還要面對遼軍的炮火騷擾,所以推進速度談不上快,但同樣也談不上慢。
依照目前的速度,范仲淹估計再過個七八天時間,他就能把壕溝挖到距離良鄉城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到時候他就能在壕溝里組裝火炮,然后在壕溝里架起大炮,轟擊良鄉城的城門。
“相公。”
河北路轉運使韋煥之跟著范仲淹視察了營地之后,回到營帳里,向范仲淹說道“咱們的進度還是很快,相信要不了幾天就能攻下良鄉了。”
“嗯。”
范仲淹點點頭道“應該七八天后就足矣。”
韋煥之苦笑道“就是感覺這樣的打法也太慢了些,打個良鄉怕是耗費了我們快一個月了,之后還有那么多城池,怕是要打好幾年。”
“沒辦法,要想減少傷亡,就只能穩步推進,這也是最好破滅遼國的辦法。”
范仲淹說道。
之前他們半夜也嘗試過偷偷把火炮帶到陣前,偷襲城池。
奈何半夜三更炮轟,別說準確打破城門,就連落到城墻上的炮彈數量都屈指可數。
宋軍的炮兵雖然準頭向來都比遼軍強得多,可沒有夜視能力,就幾乎不可能瞄準,完全就是瞎打,嚇唬嚇唬遼軍而已。
而一旦到了白天,良鄉城上的火炮就會反擊他們。在擁有一定射程優勢的情況下,宋軍也不敢頂著炮火進攻。
所以要想真正減少傷亡破開城門,就必須要一步步挖掘作業,慢工出細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相公,好消息啊。”
河北路提舉御史司知司韓昉走了進來,拿著一疊公文笑道“泥沽口傳來消息,是狄相公的回報。”
狄青如今也是樞密副使,由于大宋慣例是樞密使和樞密副使都有樞相和副樞相的稱呼,因此現在可以對狄青說一聲狄相公了。
“哦”
聽到是狄青的消息,范仲淹連忙問道“漢臣有什么喜事”
韓昉將公文放到了范仲淹桌上道“狄相截斷了榆關,讓近十萬遼軍不能過,大量的遼國輜重、糧草、火藥都堆砌在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