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
到了第二日,昏迷的呂夷簡最終病死在了這個春天,享年六十九歲。
跟歷史上的自己比起來,如今的他無疑是幸運的。
不僅比歷史上多活了三年壽歲,而且還坐過火車,親眼見證了大宋的一系列新的變革。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會銘記這段歷史。
不僅僅是在于它是華夏民族自農業封建社會轉型至工業社會的重要時期。
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真正崛起,從偏安東方中原大地,到走向世界大舞臺的第一步。
呂夷簡作為上一個時代與新時代老舊交替間的人物,自然要在史書中留下屬于他的濃墨一筆。
得知呂夷簡的死訊趙禎非常難過。
呂夷簡留下了一封遺書,里面有他對趙禎的勸導以及一些對未來展望卻不能見到未來的遺憾,字字真誠,令人動容。
就像高鐵開通之后,普通火車和客運汽車依舊還有市場一樣。
今年的年會就沒有去年那么熱鬧,來的賓客隊伍少了一些。
慶歷七年到來。
而慶歷七年的大年初一,又是隆重的祭祀活動。
年關到來,汴梁的人口也在飛速下降,工廠停工、官府停擺,很多外地來開封打工的百姓一個個拖家帶口,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西夏被打得大敗而歸,又丟了大片領土,顯然是有些不甘心,如今正在等待遼宋戰場結局,也不會來慶賀。
而大宋這邊是知道戰場并不是在高麗,派那么多人去高麗沒什么用,因此只是派了一支水軍去支援。
到一月上旬結束,年假才休完,政制院繼續上班。
再加上與大宋有貿易往來的權貴利益既得者十分反對,這件事情才算作罷。
為此趙禎下令停朝三日,百官吊唁,自己則在后苑穿上喪服,設立靈堂,為其服喪。
但不管怎么樣,生活還是得繼續過。
汴梁人口主要來源于京畿地區,火車雖然開通,但票價不是普通人負擔得起,因而運河船只航運依然是周邊地區百姓首選。
趙駿又得繼續跟著趙禎參加祭祖。
所以現在在只有一條火車路線的情況下,百姓出行即便是處于火車沿線的縣城,也往往都會選擇走路或者船運。
隨著越接近年尾,人就越少,一時間偌大的汴梁城都空曠了許多。
而在這段時間,雖然開封報紙還每天都在更新前線的戰況,可汴梁百姓們卻已經不像最開始那么關注。
朝廷開始休春節假期,汴梁城里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不過等到明年后年各地火車慢慢開通,鐵路真正成為普及交通工具的時候,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起來。
雖然遼國是想利用入侵高麗來逼大宋下場,達到他們的戰略目的,但哪怕只是隨便派幾支軍隊,也非高麗所能承受。
也就是中東那邊的窮哥們還記得大宋新年,特意遣使過來。
這段時間在政制院值守的是三個新宰相,他們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就處理前線戰報,以及令人押送糧草。
然而每次他有這樣的異議,馬島和星島的宋軍就會前往出云國地區溜達溜達,以強大的武力震懾日本。
只有大量普及,運營成本降下來,票價降下來,火車和客運汽車的生存空間才會慢慢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