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看法是什么”
趙駿問。
包拯說道“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很好。”
趙駿點點頭。
這句話就是最好的回應。
他環顧四周,然后說道“古人說,百官定序,替天資牧民。但我認為官員存在的意義并不是牧民,牧民是以民為畜,養著民,最后卻殺了來吃,肥了自己,民豈有不怨恨的道理”
“大家都是從民中出來,祖上二十代,難道個個達官貴人做人不能忘本,引水而思源,豈有一朝為官,便嫌棄自己出身,忘記了自己祖宗的道理”
“所以今朝立此憲法,就是為大宋國家之根本,告訴你們,告訴百官和天下人,民并非牲畜,也并非爾等肆意妄為的對象。而是國家穩固的基石,是孟子所言的“本””
“朝廷現在做這番基調,便是要讓給官員不應該牧民,而是為民。為百姓服務,為百姓的利益去謀劃,為百姓的福祉去著想。”
“只有讓百姓富貴,讓百姓安樂,讓百姓生活過得好,才是官員存在的意義。”
“若你整天只想著自己高高在上的權威,整天去計較自己在百姓面前如何威風,那么你這是在為國為民,還是在單純地耍威風,擺出自己的排場”
“那我就只好問問楊同知,你任開封府同知以來,為多少百姓做過事,為維護朝廷穩定立下了多少功勞了。”
這句話一出,楊偉已經是汗流浹背。
史料記載,楊偉無治劇才,然清慎勤謹,為時所稱。
雖然被人稱贊,但前一句也說了,他并沒有治理好開封府的才能,只是比較清廉謹慎而已。
所以如果論起功勞,顯然他就沒什么用處,最多算是個清廉的庸官。
見到他已是有些驚懼,趙駿就繼續說道“這世上或許有地位高低不同,但人和人之間的人格從來都沒有貴賤之別。那些當官的道德品質,有些還不如鄉間一名農夫來得高尚。”
“因而眾生本就平等,又何須去在意地位的高低”
他雙手一攤,看向滿朝官員說道“不管是官家還是我,又或者諸多宰相,希望的是諸位能把心思用在愛護百姓,為百姓服務身上,而不是在這里斤斤計較,在意自己的權威有失。”
一番話語,讓楊偉被噎住,最后只好拱手說道“下官對知院之言,必銘記于心。”
“嗯。”
趙駿其實并不知道楊偉沒什么才能,就說道“我希望開封府能夠給天下州縣打個樣,以后伱們接見百姓,姿態不可再高高在上,尊老愛幼,古之美德。”
“以后百姓向爾等行禮,爾等亦要有所回應。我未削弱你們的權勢,我只是想告訴你們的是,在官家與我眼中,你們與百姓沒有什么區別。”
他環顧百官,然后說道“記住我說的話,對百姓好,百姓才會對朝廷好。朝廷好了,又怎么會虧待得了諸位如此天下一心,政通人和,方為上道,諸公可謹記。”
“漢龍之言,甚得朕心,諸公可知否”
趙禎說道。
“臣等銘記陛下之言,銘記知院之言。”
百官拱手行禮。
這憲法,便算是發布了下去。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