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到最近幾年潛伏在日本的內應搜集到日本的一些史料,他才明白日本把唐朝耍了。
原來每次日本派出遣唐使,唐朝都以為他們是來朝貢的,因而對他們的稱呼都是“朝貢使”,與別國的使節一視同仁,將日本人帶來的禮物稱為“方物”,也給了日本大量的賞賜。
所以在唐朝的史書當中,一直都把日本當成屬國看待。
然而日本內部卻根本不承認他們是朝貢使者,也從來都不要求唐朝皇帝對他們進行冊封,甚至歷屆遣唐使連國書都不帶,每次來都用套路欺騙唐朝皇帝。
比如天皇這個稱呼,皇帝都只敢稱為天子,日本人卻說他們的國君是天上的皇帝,遣唐使當然不敢提起。
但是他們也不愿意將自己的君主叫作國王,那在日本同樣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他們再一次采取折中手段,使用“主明樂美御德”這個名稱蒙混過關。
“主明樂美御德”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就是天皇二字的日文訓讀法寫,唐朝人不明所以,還以為是日本國王的名字。所以唐玄宗敕日本國王書開頭就說,“敕日本國王主明樂美御德”。
從這一點上看就知道,日本人根本就沒有想過加入唐朝的朝貢體系,他們只想來偷文化、偷制度、偷技術、偷學識而已。
聽到趙駿的話,眾人都瞪大了眼睛道“還有這種事情”
“不錯。”
趙駿解釋道“雖然在唐史當中記載日本是唐朝屬國,可他們日本內部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的史書,都不承認這一點,現在你們明白了吧。”
“唔”
范仲淹皺起眉頭道“日本果然是狼子野心之輩。”
趙駿繼續說道“還是剛才的話題,高麗受地緣因素影響,會直接面臨東北的游牧和漁獵民族襲擾,因而對于能得到大宋的保護非常欣喜,愿意做大宋的狗。”
“日本就不一樣了。”
“他們作為孤懸海外的島國,沒有外部入侵威脅,自然就不希望頭上有個爹,所以他們根本不會承認唐朝是他們的宗主國。”
“像明朝時期,有一個爭貢之役,日本兩個地方諸侯為了爭奪進貢利潤,派出了兩撥朝貢使團來到中國。他們在寧波發生沖突,不但相互殺戮,還在回國途中沿路大肆燒殺搶擄。”
“那么為什么會有兩個日本諸侯爭相進貢呢是因為明朝對朝貢國賞賜非常豐厚,所以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于是加入到了這個體系里去。”
“但他們根本沒有真心想成為明朝的屬國,純粹就是他們骨子里的現實和狡猾讓他們覺得這有利可圖,于是地方大名冒充日本國王來明朝行騙。”
“而且他們內部地震頻發,讓日本人極度缺乏安全感,因此日本的國策其實一直都不是希望被人保護,而是自己入侵出去,占領一片大陸,以此擺脫以前朝不保夕的動蕩生活。”
“譬如與唐朝發生白江口之戰前,日本就控制了朝鮮半島的百濟國。”
“在唐朝滅了百濟之后,還扶持當時在日本作人質的百濟余豐璋王子歸國繼位,試圖擊敗唐朝,占領整個朝鮮半島。”
“后來明朝時期,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后,自信心大漲,就想著滅了明朝占領中國,號稱“席卷明國,合三國為一”,浩浩蕩蕩發兵朝鮮,想滅了朝鮮后再進攻明朝。”
“結果兩次萬歷朝鮮戰爭,日本再次被打得大敗而歸。”
“由此綜合種種,就可以看出日本從來都沒有想老老實實做中國的宗藩,而是一直游離于朝貢體系邊緣。有好處的時候就上貢,沒好處的時候就不上貢。”
“即便是過來上貢,也一直欺騙中華王朝,對外用各種辦法巧言令色,蒙混過關。對內則一直以“神國”自居,說什么中國皇帝是日落處天子,他們是日出處天子,妄圖與中國王朝平起平坐。”
說到最后,趙駿環顧眾人,擲地有聲地道“日本這個民族,本性就充滿了狡詐與欺騙,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