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慶歷七年十一月,大宋這邊已經到了年底,朝廷開始把重心從各行各業的發展轉移到統計上來。
各個部門緊鑼密鼓地開始統計自己各部門的數據,統計部也入駐到了各個部門,核算各部門今年的規劃是否已經達標。
數據雖然不能代表一切,可卻能直觀地展現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速度,以及目前絕大多數百姓的生活狀態。
如今大宋嚴格來算,不能說是一個工業國,應該算是一個半工業半農業國。
因為當下主要的支柱產業依舊是農業和手工制造業。
鋼鐵產業雖然早就開始布局,可真正大規模發展還是最近兩年,并且很多地方都處于規劃與修建期。
真正要各路各州都有一定的鋼鐵產業,至少還得好幾年的時間才行。
至于其它紡織業、建筑業,也處于從汴梁往其余路蔓延的狀況,想要全面鋪開,還需要時間。
所以目前大宋的工業產值還談不上高,相當于龐大的農業和手工制造業來說,依舊是微不足道的一個點。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現在是建設期,等到了高速發展期,比如第一批橡膠樹成熟,一切走上正軌,那么工業能力將直接開始飛躍。
而就在大宋這邊蓬勃發展的時候,此時的周邊各國,卻是情況很不好。
西夏想遣使上貢,俯首稱臣,為大宋拒絕,連使者都不允許去汴梁,更別說和平談判的事情。
遼國被打得大敗而歸,耶律宗真終究沒熬過這個冬天,在十月份病逝,耶律重元登基,現在被國內局勢弄得焦頭爛額。
越南黎朝在大宋的幫助下復辟之后,由于不得民心,起義者接連不斷,讓越南處于嚴重內耗的階段。
青塘現在已經徹底歸順大宋,瞎氈被賜為趙姓,一家老小全都遷入汴梁成為大宋勛貴,河湟谷地如今被改為西寧州、湟州等六個州郡。
其余回鶻、吐蕃、黑汗、蒲甘等國,要么各過各的,要么遣使大宋,向大宋稱臣納貢,甚至還有內亂不止,疲于奔命者。
唯一還算安寧的就只有大理國了。
大理國一直采取親附宋朝的政策,國內政權被相國高氏一脈把持,國主處于弱勢地位。
但自從宋慶歷四年,大理天明元年高氏廢掉了荒淫無道的大理國主段素興,有一段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波之后。
平日大多數時間,大理國內都趨于穩定,并且一直通過茶馬古道,保持和大宋之間的政治與貿易往來。
在這種情況下,大理國內倒是頗為興盛,無災無叛,百姓生活安居樂業,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色。
這也算是大哥找得好,生活沒煩惱。
至于日本。
日本這些年被大宋半強迫性地打開了國門,開放了石見港口,國內經濟就陷入了崩潰。
大量手工業被宋國的手工制造業給沖擊,很多工匠失業,或者被宋國商人雇傭,或者遷居其它地方,整體經濟形勢被宋國控制。
并且很多地方豪族和國守等掌權者處于半自立狀態,每年只需要向中央繳納貢賦,在自己地方則向來都無法無天。
這就導致中央和地方出現各種矛盾,在前有平將門之亂,后有平忠常之亂的情況下,日本已有內亂之像。
不過唯一的好消息是國內的底層穩定性還算不錯。
受莊園經濟影響,大部分底層平民都是地方豪族和權貴的農奴,猶如魏晉南北朝一樣,底層百姓被困在莊園當中,被主家控制,基本上就不存在自主起義叛亂的可能。
并且大宋不止向日本出口工業品,還出口過剩的糧食,諸如紅薯、玉米、土豆之類在大宋常用于飼料的食物,賣到日本來就能成為主食。
也因這個情況,日本國內的底層就不太可能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