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趙駿連忙問道:“京襄鐵路建成了?”
“是的。”
吏員說道:“三日前正式接軌完成。”
“太好了。”
趙駿大笑起來。
其余諸多宰相,亦都是高興不已。
上個月鐵道路就已經給政制院遞交過公文,說他們已經修到了南陽,兩條鐵軌即將并接在一起。
這條鐵路從慶歷五年十一月開始,到如今慶歷八年九月,已經修了將近三年。
按理來說,平原上修鐵路的速度會很快,像美國太平洋鐵路,創下過每月修五十公里的記錄,汴梁到襄陽才四百多公里,怎么要修三年這么久。
然而大宋如今畢竟是鐵路開創者,從一到一百簡單,從零到一沒那么容易。
各種技術問題,調動問題接踵而至。
最直觀的就是沿途河流怎么修過去,試了多種辦法,最重研究出氣壓沉箱法才解決問題。
而且大宋修的也不是一條鐵路,而是兩條。一條去,一條回,分別從汴梁和襄陽修對著修,預計到南陽完成接軌。
另外還要連通周邊各縣,修建用于調度的分支鐵路等等。
因此實際鐵路里程根本不是四百公里,算上連通各州縣的分支鐵路的話,差不多得有將近一千公里里程。
沿途還得修火車站、調度室、警衛崗,以及用于防范周圍村民扒鐵路的護欄,工程量并不小。
三年時間過去,這來之不易的鐵路總算是修成了。
有了這條鐵路之后,只要能夠通過試運行,多次運行沒有故障和問題,那么從此自襄陽到汴梁的鐵路運輸就能夠構成。
完美解決了南方至北方溝通不便的問題,并且還為以后鐵路建設積累經驗,讓鐵路在大宋鋪滿全國!
“這件事情要趕緊稟報給官家,讓官家也高興高興。”
趙駿隨后說道:“讓鐵道部的人即刻開始試運行,多試幾次,等襄陽到汴梁的火車抵達汴梁火車站,我們也一起去看看。”
“好。”
“那就這么決定了。”
“老夫不僅要去,還要坐著火車去一趟襄陽。”
“真乃普天同慶的大事啊。”
老頭子們一個個興奮不已,精神頭都比以往好了許多。
就連趙駿的感冒都好像好了,臉上掛滿了笑容。
這條鐵路確實修得不容易,但只要修好了,那么以后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僅能培養很多有經驗的修鐵路工人和技術人員,還能加速商品流通,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振興國家經濟。
可以說,在趙駿穿越的十二年后,大宋完成了從零到一的壯舉,從此大宋真正完成了工業的邁步!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