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眾人看向他。
狄青問道:“郭副司帥有辦法?”
郭勸笑道:“不知道狄相聽沒聽說過歸義軍?”
“歸義軍?”
狄青想了想道:“好像有些耳聞。”
“他們曾經是唐朝的歸義軍節度使,安史之亂后,便孤懸西北,后為元昊所滅。”
郭勸說道:“當初下官與山遇惟亮相識,引為好友,曾聽他說起,歸義軍最后一任節度使曹賢順就在元昊軍中,他們瓜州曹氏久居于敦煌,世代鎮守于西域和甘涼之間,對于西域的情況,恐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好了。”
狄青高興,然后又遲疑道:“只是西夏內亂,他們是否還存在,猶未可知。”
“西夏也有不少親我們大宋的,或許可以派人去打探一番。”
“嗯,那此事,就交由郭副司帥了。”
“下官定竭盡全力。”
郭勸拱手道。
他當初接應了山遇惟亮,山遇惟亮入宋之后,成為西夏親宋派代表。
后來西夏式微,加上李元昊剛愎自用,讓國內動蕩不安,就有不少西夏部落前來投奔大宋。
因此如果想要找一些了解西夏內部情況的人還是很簡單。
敲定了歸義軍的事情后。
狄青環顧四周道:“那接下來就該說正事了,已經入冬,西賊內亂,草原上肯定有不少部落活不下去,這正是我們攻取涼州的好時機。”
說著他揮揮手,隨即就有士兵搬來一塊板子,板子上面有西夏輿圖,上面標注著目前西夏的各個行政區域。
“大家看,這是西夏與我們交界的五大軍司,這段時間我已經看過,他們自顧不暇,邊境幾乎沒有西夏人的軍隊駐守。”
狄青敲了敲興慶府的方向道:“因而我發兵西夏的想法很簡單,兵分四路,由涇原路、環慶路、延路三路直取興慶府,熙河路則順祁連山北上,取西涼府、宣化府、肅州等地,自此完成對西夏的覆滅。”
“大家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嗎?”
狄青說完之后,又問大家,顯然并沒有一言堂的意思,而是多問問眾人的意見。
“嗯,這是老成之見,也是最正確的辦法。”
“西賊的主要城池、人口都在這一塊,我們大軍出征之后,便是一馬平川了。”
“狄相的部署并無太大不妥之處,就是西路后勤是否跟得上?”
大家覺得沒什么太大問題。
雖然看著簡單,但本身就是這個地形,你戰術再怎么樣也玩不出一朵花來,任你是什么名將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這么打。
所以戰術布置上看上去中規中矩,卻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什么奇襲啊,奔襲啊之類的,那才是下策。
見大家都覺得沒問題,狄青就說道:“西路糧草的問題無需擔憂,朝廷會很快再送一大批糧草過來,何況秦鳳路那邊還積攢了大批糧草”
說著他看向眾人道:“既然大家都沒什么意見,那就這么辦了,明日我就會下達軍令,讓各路正式開始對西賊圍剿。”
“好!”
“我大宋等這一天等得太久。”
“我大宋要揚眉吐氣矣。”
所有人都激動和興奮了起來。
大宋屈辱了太久。
曾經被遼國欺壓,后來還被西夏攻打。
泱泱大國,竟是如此軟弱可欺。
而此后,便是要雪恥之時!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