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
公元1049年到來,趙禎并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改元皇祐。
而是繼續延續慶歷年號。
從大年初一開始,汴梁漸漸熱鬧了起來。
陸陸續續有店鋪開門。
來汴梁的打工人有的沒有回家過年,也都早早地開始上班找活干。
即便是在休假的時候,碼頭一樣也可以去做點零碎活。
到一月底的時候,城里就恢復了往日繁華。
街頭巷尾,人山人海。
報紙每天都有各類頭條,各種雜志、科普書籍,也都一一在售賣。
汴梁甚至今年還要修一座巨大的圖書館。
不管你是街頭的打工人,還是開店鋪的小老板,乃至于勾欄女子,都可以辦個圖書證進去看書。
比較有意思的是,由于汴梁外國人很多,而國人又對國外的情況十分好奇,于是就專門有外國人在一些雜志上發表國外情況的文章。
一來騙稿費,二來迎合人們對國外情況的獵奇。
有人把美洲描繪成遍地黃金;有人把東南亞描繪成香料之國;還有人把中東說成一鋤頭下去就是滿地的黑水。
至于歐洲。
正處于中世紀的歐洲貧困、臟亂、治安差,成為了野蠻、落后的反面教材。
雖然內容肯定有失真之處。
但這些雜志也為大宋百姓平添了幾分新奇。
很多人這才知道,這個世界除了大宋周邊那幾個國家之外,遙遠的西方還有很多個比大宋還要落后無數倍的國度。
不少人看了這些信息,也激發了南下廣州或者前往浙江等地出海的念頭。
一時間最近兩年出海去南洋,去高麗日本,乃至有不怕死的,參與到朝廷第三次和第四次組建的遠洋船隊,啟程前往美洲的也不在少數。
到二月上旬,經過去年年底以及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趕工,統計部也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數據交了上來。
各項數據確實令人滿意,財政收入達到了2億貫,gdp也果然如預料當中的那樣,達到了30億。
如此一來,大宋可謂蒸蒸日上,到今年的時候,國力相較于慶歷前,提高了足足一倍。
從全國約15億貫左右的gdp,提升到了30億貫,發展可謂是如火如荼。
雖然這里面肯定有很多水分,比如新增產的糧食面積大增,除開廣修水利和開墾荒田的小麥、大米等主糧增速外。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種植紅薯、玉米、土豆等一般人不吃的食物,也都算在了糧食產量里,大大提高了gdp。
但這些食物也往往都做成了牲畜糧食,喂雞鴨牛羊豬魚,給大宋百姓提供肉蛋奶,水分也不算是太多。
而相比之下,周邊其它國家情況就不太好了。
西夏滅亡,日本、越朝成為大宋的半殖民地,遼國自顧不暇,唯有大理和高麗的情況稍微好一點。
可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宋帶缺帶德,因國內冷兵器迭代,曾經八十萬禁軍以及四十萬廂軍用的武器堆積如山。
為了把這些武器處理掉,大宋就全都一股腦往國外賣。
一時間周邊國家雞飛狗跳。
各個周邊國家內部自然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有不同程度的反對勢力。
那些反對勢力從大宋購買了軍械,實力大增。
周邊國家一看這肯定不行,于是只能也找大宋購買軍械,武裝自己的軍隊,以保證政權的安全。
結果就是在短短兩年之內,原本大宋積存的很多武器軍械都迅速銷售一空。
要知道仁宗頂峰時期擁有一百二十五萬九千人,這一百二十多萬軍隊的武器裝備可不是說只有一百二十多萬套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