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這才意識到了什么。
恍惚間想起了當年自己北上求學,臨行時母親的念叨,然后又想起了趙禎的話,就不免沉默下來,心里便只剩下感動。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臨到35歲的年紀,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絮絮叨叨。
只有真正關心你,愛護你的人,才會如此不厭其煩,擔心你的安全。
趙禎這個旁支祖先,比他的親祖宗還要在乎自己。
“夫君,早去早回。”
新修的清泰街外,趙家府邸,曹苗芯帶著兒女把趙駿送到了門外。
外面有大批車馬等候。
江大郎、黃三郎等貼身保鏢站在馬車一側。
“嗯。”
趙駿點點頭,摸了摸趙曇和趙清韻的腦袋瓜,吩咐道:“在家要聽母親的話知道嗎?”
“知道了,父親。”
二人老老實實地應下,哪怕他們怕母親遠勝過怕父親。
“我走了。”
趙駿跟曹苗芯道別,隨后轉身上了馬車。
母子三人就站在門口,看著大部隊徐徐離開,直到馬車消失在街角才回去。
車隊順著西華門大街一直往西,出了內城,然后繼續沿著梁門西大街,從羅城門出去,抵達了外城。
接著這才往北,繞過北城,向著北面的道路方向而去。
之所以要繞個圈子,是因為走北面的咸豐門內大街過于擁堵,并且他家離咸豐門也很遠。
相比之下羅城門就近很多,繞遠路不僅快,并且也不會打擾到民眾出行。
很快車隊就抵達了北城門外的道路邊。
此刻咸豐門外也有一支隊伍,但卻不是趕路的隊伍。
自從滑州到汴梁的運河開通之后,走官道的人就少了許多,少有人會行走道間。
那邊隊伍見到趙駿的車隊過來,就趕忙上前。
幾個穿著藍綠色,在五至八品之間的官員簇擁而上,當中甚至還有兩名穿三四品才能著的淺紅色袍服的高級大員。
他們走到趙駿馬車前,在趙駿下車的時候,齊齊拱手行禮道:“見過知院。”
“嗯。”
趙駿從馬車上下來,環顧眾人說道:“這次巡視地方,曠日持久,旅途奔波勞頓,怕是要幸苦你們了。”
“為民請命,為朝廷效力,無辛苦之處。”
“連知院都親赴,我等伴隨左右,本來就是我們的幸事,又哪里辛苦呢?”
“這都是為臣為官的本份。”
眾人紛紛說道。
趙駿看著大家,滿意地點點頭。
這一次出巡,打算帶不少人,趁機培養人才。
談不上培養自己的勢力。
因為就算不培養自己的勢力,滿汴梁到處都是自己的勢力。
軍權方面汴梁皇城司禁軍全歸他調遣,在緊急時刻也擁有調遣全汴梁禁軍的權力。
政制院宰相們全都聽他指揮,宰相們所在的勢力也都聽令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