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叛軍現在打到哪里了?”
“除升龍及江南外,到處都有叛亂首領,怕是得有數十股,之前他們打到過如月江北興化,被我們賣給黎朝的幾座大炮給轟散,但這一次怕是來勢洶洶。”
“具體什么情況?”
“自此上次他們被打敗之后,就聯合在了一起。”
杜衍說道:“叛軍不知道從哪里搞了幾座土炮,兵馬十余萬,已經攻破興華,直奔北寧,過了北寧就是升龍城了。”
“嗯?”
晏殊眉頭皺得更緊:“快打到升龍城了嗎?這些安南人哪來的本事弄到土炮?”
杜衍撓撓頭道:“我估摸著是我們的人賣出去的,咱們的鋼炮都是有數的,軍隊肯定不敢賣。但我們之前不是賣了他們很多武器鎧甲之類的冷兵器嗎?這火炮的原理不難,軍隊里融一些鐵器,自己造個炮管,賣點火藥給那些安南人,類似于威遠炮這樣的小炮,應該還是能造得出。只是射程短了點,威力差了點,但對付黎朝大抵是夠了。”
“.”
晏殊無奈了,扶額道:“這幫家伙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我們在安南只駐軍了三千人,大部分都在海邊,升龍城有五百人,不過從瓊州調集一軍過去平叛還是很輕松。”
杜衍說道:“要不讓瓊州的昌化軍去一趟吧。”
“要我說,那些叛軍再怎么樣折騰難道還敢攻擊我大宋的軍隊嗎?安南誰做主無所謂,只要聽從我大宋的命令就行,何必這么麻煩?”
賈昌朝隨口說了一句。
晏殊搖搖頭道:“那可不行,一個聽話,卻國內統一安穩的國家。與一個聽話,國內卻異常動蕩不平的國家相比,還是后者更好。何況如果安南安穩了,武器裝備賣給誰去?”
“我不太明白,安南資源貧瘠,雖然產煤,其余金銀銅卻極少,我們又何必這么大費周章,在那里駐軍呢?光每年為安南駐軍補給,就是個嚴重花銷。”
鄭戩不解地說道。
晏殊遲疑了一下,說道:“這個問題我倒是沒想過,也沒問過漢龍。不過漢龍既然這么做肯定有用意,何況那邊不是適合種植橡膠和金雞納樹嗎?種植糧食也很不錯,一年能有三熟,這些年黎朝用以繳納給我們的多是糧食和煤礦,即便我大宋不缺,卻也都是重要資源。”
越南確實是個資源貧瘠的國家,除了鋁礦比較豐富以外,其余普通礦產極為貧瘠,也只有紅河三角洲適宜農耕。
且地處熱帶,氣候炎熱,蚊蟲帶來的疾病非常多,根本不適合人居住。
否則的話從五代十國越南脫離中原王朝序列,如果不是這些缺點的話,中原王朝早就已經打回來。
因此這些年朝廷也有一些聲音,認為不管是控制還是占領安南,都得不償失,還要每年花不少軍費供養當地守軍,不如撤兵離開放棄。
即便政制院宰相們也對趙駿的決定頗有微詞,覺得這純粹浪費財政。
唯有趙駿知道,越南的問題在于,一是這片地方古代本就屬于中原王朝,從秦漢時期就已經占領,自古以來就是漢土。
這種情況直到五代十國,公元939年,才有一些安南人趁著中原混亂,無暇顧忌西南的時候脫離中原王朝,獨立出一個小王國吳朝。
但吳朝并非越南的大一統王朝,而是有諸多內亂,稱為十二使君之亂。等到公元968年,才有丁朝結束內亂,完成越南大一統。
所以本質上來說,這個時候的越南也不過是從中原獨立出去的一塊領土而已。
真要說起來,它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是越南雖然資源貧瘠,卻適合種植各種熱帶水果以及稻米、花生、大豆、甘蔗、苧麻、棉花、茶葉、橡膠等等,有很大的經濟價值。
而且它雖然缺少金銀銅等礦產,可煤礦和鋁礦儲存卻極大,位居世界前列,還有稀土儲量也是僅次于我國,排名世界第二。
因此即便現在還無法利用起來,可大宋作為工業先驅者,如果以長遠目光來看的話,以后未必沒有用武之地。
三則是最重要的一點。
我國西南長期發展停滯,山多林密,糧食產量匱乏。紅河三角洲如果好好耕作,供養整個西南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