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開封后,李孝基第一時間回家。
王安石等人是從外地調過來的,在京城沒有家,就只能先去館驛住下。
之后稍微洗漱一番,也要跟著趙駿他們去李府看望李迪。
畢竟在一起兩年多的時間,隨同的幾人關系不是同門,卻勝似同門,早就已經打上了同門烙印。
趙駿則先回自己府邸,同樣洗漱一番,換了一身衣服,去去身上的風塵,先去一趟皇宮。
此刻宮內趙禎早就得到他回來的消息,早早地派了王守忠跑到他的府邸門口守著。
與家人匆匆見了一面,由于兩個孩子都去上學了,趙駿與曹苗芯寒暄了幾句,就又急急忙忙坐上馬車進宮。
如今的馬車輪胎就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木制輪胎,而是清一色的橡膠胎,慢走的話走得非常平穩。
要不是汴梁城內地面還是延續了青石板路地面,還沒有大規模換成水泥路,快跑起來依舊會有顛簸的話,相信坐車會更舒服。
很快馬車就從西華門進入皇宮,跟以前相比,速度慢了許多。畢竟皇城規模現在擴大了好幾倍,路途自然也更遙遠。
皇宮門口范仲淹和晏殊他們的車隊也在等著,由于皇宮變大,趙禎允許宰相們在皇城內坐轎子或者坐馬車。
只有到以前皇宮位置,才會換成步行,如此也就像明清時期那樣,出現了皇城與皇宮的區別。
不像以前,整個皇城與皇宮面積加起來也才1平方公里。
后苑內,今年已經41歲的趙禎心情有些激動地在晨暉樓外走來走去,他已經兩年沒看到大孫了,實在想念。
最重要的是這兩年來,趙駿沒有在汴梁治理國家,可汴梁的發展卻已經走上了正軌,一切都在按照趙駿留下來的方針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不僅沒讓趙禎覺得似乎失去了趙駿好像也無所謂,反而愈發覺得離不開趙駿。
大孫不在都已經發展得很好,如果大孫在的話,那大宋會發展得更好。何況大孫這次出去,本身就是為了讓大宋的未來。
因此趙禎無時無刻在想念,希望趙駿能早點回來。
“官家,知院到了。”
一個小宦官遠眺,看到了王守忠走在最前面,正帶著趙駿、晏殊、范仲淹他們過來,連忙向趙禎報信。
趙禎便立即走了過去,遠遠的看到趙駿,激動不已,上去說道:“漢龍,漢龍。”
在外面人多的時候,他肯定不能叫大孫,否則會暴露出去。
“官家!”
趙駿也急走幾步,上去正要拱手行禮。
沒想到趙禎直接雙手給他抓住,笑道:“咱們之間就不需要這些虛的。”
見他兩年時間感情沒有生疏,趙駿也笑了起來:“雖然是這樣,可這不是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嘛。”
說著他又端詳了一下趙禎,見他氣色挺好,便又道:“官家兩年不見,愈發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