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作為科學奠基人,首先說道:“這件事情,就交由漢龍處置吧。”
“漢龍的意思是,朝廷對佛教和道教的教義進行一定改正?這會不會冒犯了神靈,恐有上天懲罰?”
“到了我們這把年紀,還信什么鬼神。盛度那么信佛,也沒看到他長生不死,去西天成佛?說到底佛道都只是一種精神寄托罷了。”
“不錯,以前我們把不知道的事情理解為神佛、上天。現在才知道,風就是空氣流動,下雨是水蒸氣凝聚。神佛本就是我們對未知事物恐懼而產生的信仰,如果通過科學讓我們了解萬物,又何必假托于神明呢?”
“正是這個道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夏文明更適合科學萌芽。
西方幾個世紀被宗教籠罩和控制,所謂君權神授,令國王的權力一直在神權之下。
直到三大運動之后,科學才興起,神權逐漸衰落,才算是有了新興文明。
然而即便是二十一世紀,基督教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在西方各個國家,還是傳統的宗教信仰主導。
相比之下中華文明的神靈就實用得多,需要你的時候,佛教和道教都可以成為國教,依照統治階層的需求隨時進行變動。
不需要你的時候,崇佛抑道,滅佛揚道,乃至佛道皆毀都可以,絲毫不顧及伱背后有什么神靈。
畢竟上帝,如來,昊天能有幾個師?
因此在這種實用主義至上的情況下,朝廷主導進行宗教改革,就遠不像西方那樣有那么大的阻力,還需要通過三大運動來化解。
聽到趙駿提出要對佛教和道教進行一定整改,除了宋綬比較喜歡道教略微有些抗拒以外,其余人居然都沒有反對。
“嗯,漢龍之前說過,要加強對基層的掌控力,包括治安、調集勞動能力、引導百姓的能力等等。”
范仲淹放下趙駿手中的冊子道:“還要瓦解宗族力量,解放生產力,讓天下百姓都能聽從朝廷的號召與調遣,這些都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想做到這一切難如登天啊。”
晏殊嘆了口氣道:“北方還好說,漢龍去一趟北方,幽燕世家力量就被瓦解得七七八八,可南方.”
他是江西人,太清楚江西宗族力量,不說別的,他們晏氏宗族自從他的曾祖父晏延昌在一百多年前定居臨川開始,開枝散葉,族人如今已有數百人,不就是地方大族嗎?
而整個南方現在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如此,由此可見要想改變南方宗族勢力的難度有多大。
趙駿堅定地說道:“就是知道困難,才越要迎難而上,改革不能停下,大宋的腳步也不能停下,否則總有一天要被別人超越!”
改革就像是沒了剎車的汽車,只有一往無前,不斷銳意進取才能保證帝國長久不衰。
不然的話,一旦懈怠,那么這個國家很快就會被甩在后面。
就像清朝前期還是世界之巔,結果閉關鎖國,不接納新時代的變化,最終被時代的洪流淹沒一樣。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