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塵煙直沖云霄。
傍晚夕陽的西域大漠,大地被殘陽渲染得如血色般鮮紅。
不知道為什么,之前還是橘紅色,現在卻愈發鮮艷,但同樣也慢慢地變得更暗了起來。
成群結隊的牛羊在牧民們的呼喝鞭子驅趕當中,慢慢向家的方向而去。
有人喊著嘹亮的號子,用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哼著小調。
有人不斷呼喝,催促著家里的牛羊快些回家。
還有人用古怪的腔調,高唱著歌曲。
若是懂少數民族先民語言的話,還能隱約分辨出,那是回鶻人曾經的祖先于鐵勒諸部時期的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但很快,這樣的安寧平靜就被打破。
牧民們發現,南方通往敦煌方向的商道不知道何時,出現了許多密密麻麻的黑點。
有經驗的牧民一眼就認出來,這絕不是商隊,而是一支軍隊。
因為商隊一般也就幾十人數百人的規矩,最大的商隊也不過幾千人,絕不會像現在這樣,一眼看不到盡頭。
相反只有軍隊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在看到遠處忽然出現大隊人馬之后,牧民們迅速疾馳著馬匹,奔走相告。
與此同時,狄青他們的隊伍卻停了下來。
正值八月下旬,不管是草原還是西北戈壁,都是牛羊養秋膘的時候,所有的牧民,只要家里還有牛羊,就都得在外面放牧。
已經是傍晚時分,大量牧民驅趕著牛羊回去,把牲畜趕到用石頭或者木頭壘砌的羊圈、牛圈、馬圈當中。
可在這樣的尋常當中,狄青他們發現了不同尋常的一點。
西邊塵煙滾滾,同樣有大量的騎兵奔馳而來,有經驗的斥候騎兵僅僅看那煙塵的規模,就能夠分辨出敵人大致有多少。
宋軍中自然不缺乏這樣的斥候,很快向狄青報告情況。
然而狄青見此情形,卻是怡然不懼,一聲令下,宋軍開始改變方向,不再往北直沖伊州城,而是向西北面而去。
“陛下,宋人改變方向了。”
西北方向,距離伊州土城約五里外,率領著八萬回鶻大軍的阿啟伏羅本打算今晚住在伊州。
伊州不過是個小土城,肯定容納不了那么多人馬,先在城外住一晚上,等明天摸清楚了宋軍的動向,再整頓兵馬,對宋軍迎頭痛擊。
結果沒想到還在半路上,都沒有進伊州城,就聽說了宋軍抵達,而且距離他們的位置,應該也不過是十余里的樣子。
阿啟伏羅正在遲疑間,是直接對著宋軍發動突襲過去,還是先等等再看,就聽到了宋軍來襲的消息。
這讓他很是驚訝。
憑什么。
兩萬宋軍,對著他八萬大軍突襲而來?
誰給他們的膽子?
只是現在不是他思考的時候,十余里大概也就五六公里。
平時走路一個小時就行,如果馬匹小步行走的話,基本上也就半個小時就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