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趙駿愈發成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體現。
就看到趙駿說道:“這次出去我的收獲非常大,行走天下兩年時間,走遍了各路、州、縣,行跡遍布大江南北。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什么問題?”
眾人好奇。
“現在大宋的變化只是汴梁在變化,其余地方的變動少之又少,即便有所變動,也往往是武安、杭州這樣的工業與經濟中樞。”
趙駿說道:“其余地方的發展少之又少,哪怕政制院下達了各縣、州、路應該積極開拓自己境內資源,發展工業產能,進行新型建設的意見和通知,也幾乎沒有什么作用,以前怎么樣,現在還是怎么樣。”
“唔”
眾人沉吟起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們沒下過基層,自然不知道基層狀況。
趙駿繼續說道:“這里面的原因我也調查清楚,一是官員任期短,任務重。二是考成法約束了他們貪腐和提高了工作效率,卻限制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大大不利于地區發展。”
如今眾人也知道了什么是主觀能動性,晏殊嘆道:“大家都是從地方一步步升上來的,也清楚每天的工作安排都被考成法規束住,的確很難再考慮其它。”
“所以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趙駿笑道:“又是一輪官場的新變革了,我決定給天下官員減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大力對地方進行建設。”
“具體怎么做?”
“增加官員任期,減少考成法的工作量,并最后逐漸取消考成法,由政制院下達指導意見,鼓勵地方官員多做地方發展方向的思考,多做實事,以發展農業、商業、工業為主。”
“只是如今天下官員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晏殊提出擔憂道:“說句難聽點的話,現在天下官員都是封建時期官員,即便很多官員沒有官僚主義思想,也愿意發揮道德模范精神,上山下鄉體貼百姓,可讓他們搞這些從未接觸過的東西,就怕弄巧成拙。”
“錯了。”
趙駿搖搖頭道:“任何事情都是萬事開頭難,從一到一百容易,可從無到一難如登天。所以朝廷鼓勵他們放心大膽地去做,哪怕是浪費了地方財政最后發現是無用功也不是不能容忍。只要是一心為民,一心為地方發展,不犯法不危害百姓的利益,就不要怕試錯,朝廷給他們試錯的空間,權當是積累經驗。”
這一點后世也是一樣的道路。
從建國后浮沉數十年,都是在摸著別的國家的先進經驗過河。
先當學生再做老師,挨過了毒打,才能領悟到真諦。
所以我國剛開始也有很長一段的時間陣痛。
但改革開放之后,終于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發展的道路,便一下子一飛沖天,趕英超美來到了世界前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