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御史臺和諫臺立即窮追猛打,對他發起調查。
結果御史臺確定女仆迎兒的確遭到了陳執中的毆打,彈劾到了政制院,被政制院下令免職。
這件事情就讓那些小報社一舉成名。
特別是在大宋這樣民間娛樂風氣比較重的時代,達官貴人的花邊新聞最受民間歡迎,導致大宋日報的市場份額一再下降。
現在這次新政,也算是給大宋日報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全汴梁的百姓都想知道朝廷又有什么新變化。
“改革春風不能停,只有時時刻刻保持變化,大宋才能時時刻刻保持健康活力與發展。”
“知院這是在定調子呢,看來這次革新的力度確實很大啊。”
幾名率先買了報紙的茶客拿到報紙后,率先看到的頭版版面第一頁,就是趙駿寫的文章。
在以前趙駿也常常拿大宋日報作為輿論宣傳的高地,在范仲淹幾次推行新政,甚至在夏竦去江南屠殺地主的時候,都寫文章闡述。
內容就是告訴大家朝廷為什么這么做,這么做對朝廷和黎民百姓又有什么好處等等。
通過這樣簡單易懂的道路,明明白白告訴大家,以此換取百姓的支持,換取在輿論場上的勝利,從而為改革者站臺和背書。
“增加官員任期?這些當官的就舒服了,以前只做三年,現在能做五年,甚至還能多做一屆呢。”
“誒,早知道當初讀書考進士去了,還經什么商,還是當官的好。”
“呵呵,別以為我不知道,伯考當年不是拿鞭子抽著你讓你讀書,結果你就是讀不出來。”
“都是幾十年的朋友,別揭短啊。”
幾個五十來歲的老茶客互相打趣,現在汴梁也就只有他們這樣有錢又閑的人才明天關心時政。
“這不是對咱們也有好消息嗎?允許地方上政策自主,可以給予一定稅務優待,以此吸引外地投資,加強本地經濟交融。”
“喲,好事啊。朝廷開放各地礦產,如果某地發現礦產,當地官府可以舉行撲賣,價高者得其中部分作價股。”
“那豈不是說咱們這些商人,也可以購置礦山,自行開礦了?這可是個好買賣,現在能賺大錢呢。”
“還有這里,改變征兵方式,由強征制度,改成募兵制度,不再允許罪犯、潑皮、有前科者進入軍隊,并且擬開設軍校,擬增加軍銜,推廣基層軍隊識字教育。”
“募兵制?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后誰還當兵啊?”
“我看朝廷這是要對軍隊再次進行改變,這步棋下得不好,軍隊那是什么地方?龍潭虎穴啊,誰想去啊,何況那些當兵的以前”
“算了,看下一條吧。”
很多人看報紙上見到軍事上的改變,都搖搖頭覺得朝廷下了一步臭棋。
宋朝百姓歧視軍人已經到了骨子里,政制院想提高軍人地位,加強軍隊素質教育這個想法百姓可能不懂,但即便懂了,他們也不會認為是個什么好主意。
五代十國的后遺癥實在是太大,大到世人根本不想當兵,免得被人唾棄一聲“賊配軍”,因而大多數人都覺得只是無稽之談而已。
唯有少數人注意到了“軍校”“軍銜”之類的關鍵詞,在考慮或許軍隊以后也是除讀書以外的重要上升通道。
“這又有好東西啊。”
“什么?”
“老李,剛才你不是說后悔沒考上進士嗎?你兒子也沒那能耐,我覺得伱孫子可以了。”
“怎么個意思?”
“看這里,報紙上說朝廷又要開設很多大學,一旦畢業之后,選擇報考,朝廷甚至擇優錄取,可以授予同進士出身,如果成績優異通過特科,直接授予第三甲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