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蘇洵看了眼程夫人和女兒,笑著欣慰道:“家人無恙就最好。”
說著他又對眾人說道:“此事還是知院相助,知院如我蘇家再生父母,你們一定要記住知院的恩情知道嗎?”
“是,父親。”
蘇軾、蘇轍應了一聲。
蘇八娘淺笑了一下同樣做出回應。
相比于前年差點病得一命嗚呼,幾乎都已經沒了呼吸,如今光彩照人了許多。
這一切皆因她被程家求親開始。
十二年前,蘇洵進京趕考,一舉高中,排在一甲第四,僅次于狀元王安石,探花蘇頌,榜眼黃庶,一時間光宗耀祖,風光無限。
他先是被授予廣寧監,相當于廣寧縣令,主管當地制銅行業,因政績出色,于慶歷三年調為密州通判。
慶歷六年,在密州通判位置上干得不錯的蘇洵,官運亨通,被調到道州擔任知州。
結果才剛到道州不到一年,就得聞噩耗。
他的父親蘇序于慶歷七年年初病逝,為此他與兄長蘇渙不得不辭官回鄉,為父親丁憂守孝。
古代丁憂并非三年,而是二十七個月,也就是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正常情況下,到慶歷九年年初,就可以繼續當官。
像蘇渙丁憂結束之后,就回汴梁報道,結果在慶歷九年三月剛到汴梁就被趙駿拉走,帶去巡視天下去。
但蘇洵跟包拯一樣,頗為孝順,加上當時程家過來求親,程夫人的兄弟,蘇軾的舅舅程浚希望蘇八娘嫁給他的兒子程之才。
為了給女兒張羅婚事,蘇洵于是就延長了丁憂時間,繼續呆在眉州老家守孝。
沒想到在這段時間,蘇八娘在夫家遭受虐待,為此蘇洵非常生氣,要與程家斷絕關系,試圖讓蘇八娘與程之才離婚。
只是在古代一般都是女子犯錯,夫家休妻才有可能離婚。男方即便犯錯,女方也很少有可以主動和離者。
因為男子離婚了不妨礙繼續娶妻,可女子如果離婚了,往往容易惹人非議,且不好再嫁出去。
所以在程夫人的勸說下,暫時就只能這樣僵持。
可為了給蘇八娘撐腰,蘇洵原計劃等蘇八娘出嫁之后就回京磨勘調選的事情也就再次耽擱了,不得不繼續留在眉州。
畢竟歷史上蘇洵雖然也在眉州老家,奈何沒有官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蘇八娘被程家虐待而死。
現在他是有官身的人,只是暫時離職而已,社會地位擺在那,蘇洵認為只要自己留在老家,威懾著程家,程家就不會太放肆。
但他還是嚴重低估了程家的無恥。
蘇八娘雖未再遭受毆打,卻時常被程家人冷言冷語,各種陰陽怪氣,體罰羞辱,以至于憂愁之下,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死掉。
蘇洵于是又把蘇八娘接了回來養病,可也正是這件事徹底點燃了蘇洵的怒火。
他在給蘇渙的信中把事情說明了一下。
本意是想把這件事告訴蘇渙,畢竟蘇渙作為蘇家的家長,也是蘇氏族長,在這件事上需要詢問他的意見。
再加上蘇渙官職地位比較高,如果這件事有他的支持,便可以與程家抗衡,順利完成和離。
但沒想到當時蘇渙正在跟著趙駿巡視天下,這事自然也很快被趙駿知道。
得知此事,趙駿非常不高興。
因為這些年趙駿一直在積極提高女性地位,在報紙上多次寫文章批判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鼓勵女子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