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隨著隆隆的火車到站,襄陽西站已經是人聲鼎沸。
蘇洵一家五口昨日在襄陽住了一晚,緩解了連日來坐船的旅途勞頓,今天早上就要出發坐火車前往汴梁。
卯時剛過,他們就抵達了襄陽西站。
蘇洵首先去了車站站長室開了條子,確定是去汴梁公干,然后才被允許買票登車。
因為目前大宋正在運營的火車線只有京襄鐵路,其余長安到成都的長成鐵路,襄陽到廣州的京廣鐵路,以及汴梁到燕云的京北鐵路都在修建。
像長成鐵路同樣是慶歷五年規劃,慶歷六年開始修建。結果京襄鐵路都運營四年了,長成鐵路受限于地形,要到明年才能通車。
京廣鐵路在慶歷九年規劃,估計也就是明明后年的事情。只有京北鐵路稍微晚一些,不過平原區修建速度會很快。
只是哪怕趙駿已經為大宋做了個三十年鐵路計劃,預計在未來三十年內,大宋的鐵路要連接全國所有路治、州府、縣城,讓火車成為大宋主要交通工具。
可至少現在依舊只有一條。
并且京襄鐵路主要運輸還是以貨物為主,大部分火車都是貨車,比如貨車往往都是三小時一班,而載人的客車卻要六個小時一班,晚點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眼下的火車依舊不是平民百姓能夠消費得起,也暫時不允許普通百姓購買車票坐火車來往京城與襄陽。
它的服務對象目前只有幾個,一是做生意的大老板,比如那些茶商、糧商、鹽商等等,花大價錢雇傭火車運貨,老板與隨從人員自然也能夠享受到乘坐火車的便利。
二是公干的官員,有公干明證,比如蘇洵這次要前往汴梁,先去吏部報道,隨后去審官院磨勘選調,接著再等吏部通知,自然就可以坐火車。
三是一些特殊情況人士,如特別有錢的達官權貴,或者送朝廷急報的公文吏員,以及奉命來往兩地換防、駐守的軍隊。
這就導致現在火車還不能算是為平民階層服務的便利交通工具。
不過這是正常的事情。
就好像后世很多新技術,往往都要先用于軍隊一樣,由于東西還沒有普及,自然也就無法惠及大眾,等全國鐵路網鋪開,到時候普通百姓坐車就是常態。
蘇軾一家雖然是公干的官員,可也得買票,那高昂的票價即便是老蘇家作為眉州地方大家族,家資豐厚,亦是讓人肉疼。
從購票廳買了票之后,一家五口到了候車廳。
火車站頗為簡陋,外面由鐵柵欄圈起來,然后里面用水泥建筑物做了一個類似于廠房的平房。
這個平房就是候車站,不過占地倒是很寬敞,一樓是候車大廳,二樓是辦公室,整體有點像后世某個縣城小汽車站,但在宋代就已經非常豪華。
此刻候車大廳里相當安靜,來往的要么是大商人大老板,要么是官員權貴,自然不會像后世火車站、汽車站那樣人聲鼎沸嘈雜。
倒是外面非常亂。
因為有貨運的關系,需要有大量的工人在外面搬貨卸貨,火車到站之后,往往需要通過道岔變軌,先完成調頭,再停在外面卸貨裝貨,最后再出發送往汴梁。
而貨運車的優先級要高于客車,所以有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卸貨裝貨完成較早或較晚,搶了客車的發車時間,從而造成晚點。
蘇軾和蘇轍像兩個好奇寶寶一樣四處亂看,他們看到平房南面有一個巨大的空地,大量馬車在那里卸貨,更遠的方向有列車停在那邊,顯然是正在裝貨。
相比于蘇轍,16歲的蘇軾迅速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對蘇洵說道:“父親,火車是一個半時辰一趟對吧。”
“嗯。”
蘇洵還以為蘇軾在問發車時間,說道:“之前問了劉站長,他說我們這趟應該再等半個時辰就能出發了。”
蘇軾搖搖頭道:“我不是想問這個,我是想知道,如果火車在半路上壞了,停了下來,那么如果一個半時辰內沒有修好,那后面的火車會不會撞到前面的火車?”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