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到了王安石的辦公室,互相見禮坐下,接著又讓吏員上了茶水。
直到此時王安石才沉吟著說道:“上午知院得知兄過來,非常高興。只是官場是一個講資歷的地方,兄這五年在家中資歷短缺,現在可不好安排。”
蘇洵苦笑道:“無妨,我兄長昨日也讓我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哪怕是去西域為官,我也無怨無悔。”
“嗯。”
王安石點點頭道:“那兄還請稍等片刻,我先給你報備做一下手續,到時候伱等通知就可以,不過以知院的習慣,可能應該會召見你,到時候或許知院應有安排也說不定。”
“那就多謝介甫兄!”
蘇洵拱拱手。
不得不說,王安石還是很了解趙駿,知道趙駿重視人才。
蘇洵歷史上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才能還是非常不錯,寫的文章也都比較深刻,頗具戰略眼光。
所以趙駿還是比較欣賞他。
上午趙駿讓蘇渙把蘇洵下午叫過去一趟,這事王安石并不知道,但他卻能猜到,自然是知道趙駿大概率會那么做,因此也并不擔心同年的前途。
在審官院報備之后,全套的磨勘手續就算完了,接下來就等聽調,以前一般這個時間很短,可能幾天,最多不超過一個月。
但現在官員任期增加,官員的流動性沒那么大,所以必須要等任期結束或者任上出事,如退休、被抓、病退、守孝等情況才能派新的官員,導致如今等待聽調的時間也增加。
不過若是上面有最高指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很快到了下午酉時初,也就是下午五點鐘的時候,到了官員下班時間,蘇洵就接到了蘇渙讓他帶著蘇軾、蘇轍去見趙駿的指示。
蘇洵先回家屬大院接了蘇軾兄弟,隨后又跟著蘇洵前往皇宮,一路去了政制院。
此刻政制院諸多宰相們都已經下班,他們剛剛從后院趙禎那開完會回去,政制院里倒是沒有人。
因此趙駿在政制院右廂房接見了他們。
相比于蘇渙,當初中一甲進士時,曾經去過垂拱殿殿試,蘇軾和蘇轍兄弟則是第一次進皇宮。
一路上小心翼翼,低著頭,余光卻四處亂瞟,好奇地打量。
很快他們就到了政制院內。
趙駿坐在書桌案后,手里拿著一篇文章似乎是在細細閱讀。
蘇渙帶著蘇洵他們進屋,向趙駿行禮道:“知院。”
“下官見過知院。”
“小子見過知院。”
蘇洵、蘇軾、蘇轍等人也連忙拱手行禮。
蘇軾偷偷打量,就看到那是個大概四十左右的中年男人,面容俊朗,身姿挺拔。
與普通大宋人不同的是,他居然沒有留長發,而是簡單的短發,兩鬢微微發白,穿著中山裝,渾身上下都透露著一股儒雅氣質。
“免禮!”
趙駿擺擺手,示意他們起來。
“謝知院。”
眾人起身。
“坐下說話吧。”
“謝知院。”
眾人又坐下。
在大家就坐的功夫,趙駿也打量著蘇家兄弟。
他一眼就認出誰是蘇軾誰是蘇轍。
雖說主要是蘇軾坐的位置就在蘇洵旁邊,但從外表上看,蘇軾比蘇轍長兩歲,個子高一些,模樣老成一點。
14歲的蘇轍像個初中生,蘇軾則像個高中生。兩兄弟還沒長開,但模樣卻頗為俊秀。
是兩個陽光開朗的好少年啊。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