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司則是外交交涉,禮賓司是外交禮儀,領事司是負責對外駐扎,如在日本、越朝就有大宋領事館。
至于法律和安全就不用多說,研究其它國家的法律,以及涉外安全,特別是安全司,表面上是安全事務司,實際是調查它國內部情況。
所以不管是禮部還是外交部,郎中和員外郎都不是什么低級官員,在本部內部已經屬于僅次于尚書和侍郎的高級管事。
而在整個大宋體制里,也算是中級官員,承擔著禮儀以及外交事務。
譚文學和章有為是此次出行的主要人員,的六至九品隨從官員以及吏員。
三月上旬,一行人就帶著王命抵達了廣南東路的廣州。
正是晚春時節,廣州太陽火辣,溫度很高,讓人覺得有些悶熱。
然而當他們抵達廣州之后,看到的卻是一副比天氣還更加熱火朝天的景象。
宋代廣州城自然沒有后世那么大,它的實際位置就在后世以越秀區區政府為中心,北至東風中路,西至人民北路,東至東濠涌高架路,南至康泰路。
總體來說跟后世的廣州城比起來,它只是很小的一塊地方,甚至越秀山都在城北郊外,自趙佗開始,便是廣州最古老的城區。
可此刻的廣州城雖然城墻尚未被推倒,但城外卻已經開始大量修建高樓大廈。
珠江碼頭更是停了無數艘船只,那些舟船有的是小帆船,有的卻遮天蔽日,如參天巨舟。
港口船來船往,至少有數千艘舟船之多,沿著廣州城外的碼頭連綿數里。
無數的碼頭工人進進出出,不斷卸貨裝貨。碼頭內外人聲鼎沸,各種各樣的貨物穿梭如流,還有大量的官府人員在維持秩序。
這些人有海關,有衙門,有常平倉管,甚至還有本地廂軍。
譚文學等人是走水路過來,慶歷年間,朝廷多次疏浚靈渠,早已經成為主要貨運渠道。
船隊到了本地之后,因為已經是下午,也來不及參觀看看整個碼頭的全貌,船停下之后,一行數十人下了船只。
“譚郎中,章郎中!”
“王漕司,蘇知州。”
他們下船后就派人通知了地方官府。
廣南東路轉運司以及廣州知州府很快就有人過來。
其中帶隊的是轉運使王罕,以及知州蘇緘。
王罕當年為潭州知州,后來政績不錯,多次升遷,如今已經是轉運使。
這蘇緘則是蘇頌的堂叔,但年齡卻和蘇頌差不多。
他歷史上在擔任英州知州的時候,曾經領兵協助廣州抗擊儂智高,把儂智高打退,后來任邕州知州,死于越南入侵。
不過此時大抵是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越南還敢入侵,也得問問在越南的大宋駐軍答不答應。
此刻二人親自前來迎接。
蘇緘還好,職位比譚文學他們還低一級,但王罕是正四品,按理來說,正常公務,派個副轉運使就差不多。
然而這可是朝廷出使的重任,且這次出去,還要調動廣州海軍,自然不能馬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