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十二年三月八日,大宋使節團抵達了占婆首都毗阇耶。
得知大宋使團到來,占婆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殷勤款待,在王國設宴,為使節團接風洗塵。
而面對譚文學他們希望年底前往大宋參加年會的要求,律陀羅跋摩三世更是滿口答應,表示到時自己一定會親自前往。
此次大宋舉辦盛大慶典,對于東亞各國的要求是藩國國王必須參加,而離得實在太遠的,也應該派遣使者。
基本上這次除了遼國皇帝耶律重元以外,東亞周邊國家的國王全都必須來,包括日本天皇在內。
律陀羅跋摩三世之所以答應得這么痛快,除了大宋如今強悍,南海海軍給予了東南亞各國巨大壓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占了大宋不少便宜。
在漢朝時期,整個越南地區,都是大漢領土,歸屬于交趾刺史部管轄。
其中行政規劃為三郡,北面紅河三角洲地區叫做交趾郡,中間狹長的海濱地區叫做九真郡,最南端之地叫做日南郡。
這種情況直到東漢后期發生改變。
公元137年,日南郡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死象林縣令,從中國獨立,占據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占城國,自此越南南部地區為占城。
而越南北部地區則一直處于中原王朝的控制范圍內,到五代十國,才有吳權于白藤江擊敗南漢的軍隊,讓越南北部獨立。
所以公元937年之前,越南的情況都是占城與中原王朝直接接壤。
只是別看越南北部獨立得很晚,可武德卻非常充沛。公元937年之后,越南北部吳朝、丁朝、黎朝相繼建立,與占婆多次發生交戰,并且多次擊敗占婆。
特別是黎朝,曾經攻入占婆首都,殺死占婆國王,打得占婆幾乎滅國,不得已往南遷都才保留國號。
接著越李朝又取代了黎朝,繼續與占婆交戰,公元1021年至1026年期間,占婆又差點被越李朝消滅,損兵折將,丟失大片領土。
慶歷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的時候,李朝太宗李佛瑪率領大軍親征占婆,于五蒲江之戰中擊敗占城軍隊。
此戰李佛瑪殺死占婆國王律陀羅跋摩二世,逼迫占婆成為越朝藩國,每年必須向李朝進貢。
如此李朝如日中天,愈發猖狂。
并且此后越南南北,北部越人與南部占人也形成了世仇關系。
本來按歷史上雖然李朝并沒有把占婆消滅,但越南北部一直都是壓著南邊打,幾百年后更是滅亡占婆。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歷史出現了大變革。
慶歷四年李佛瑪才在占婆那邊耀武揚威,一時稱雄,結果到了慶歷五年年初就被大宋給揚了,本人更是被宋軍一炮轟成了渣渣。
之后大宋雖然沒有再次把紅河三角洲這個中原故土收復回來,卻也在當地扶持前黎朝皇族,又在升龍府與江南省駐兵,打擊越朝內部的反叛勢力。
于是越朝陷入極大內亂,各地起義揭竿而起,被扶持起來的黎朝疲于奔命,四處應對,偶爾還需要宋軍出手相助,無力再南下入侵占婆。
繼承父親王位的占婆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那自然是大喜過望,趁著越朝內亂,立即出兵北上,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地收復了大片故土,其中就包括故都因陀羅補羅。
雖然軍事力量還是拉垮得很,可托大宋的福。
律陀羅跋摩三世在位期間與大宋貿易讓國內富裕,趁著大宋滅亡越李朝收復故土,經濟和版圖都得到了發展和擴充,讓占婆一時處于興盛時期。
所以這個時候律陀羅跋摩三世在國內聲望正隆,那自然要繼續抱緊大宋的大腿,繼續向大宋稱臣納貢。
因而面對大宋使者的要求,律陀羅跋摩三世當然不會拒絕。
使節團第一站便非常順利,讓譚文學等人信心大增,于是在兩日后再次出發,南下向著勃泥國而去。
勃泥國在后世加里曼丹島北部,地盤為后世文萊、印尼東加里曼丹省一部分,首都居民達萬人,在隋唐時期就有記載,于北宋時期與中原交流頻繁。
大宋使團順季風南下,依舊以每日平均180公里的速度,在六日后跨越1100公里,一路安全暢通地抵達了勃泥國。
一行人的到來很快受到勃泥國國王錫理麻喏的熱情款待。
得知來意,錫理麻喏有些猶豫。
前幾年他曾經派人向大宋進貢過,但進貢歸進貢,只是派了左右大臣去。如今可是自己親自去,中間會發生多少意外誰也不知道。
然而在使節團隨行的勃泥國權貴商人兼翻譯的勸說下,錫理麻喏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現在大宋可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