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巴格達民眾就看到了一群與中東人穿衣風格完全不同的東方人下了船。
正是炎炎夏日,中東人因為宗教和實用性原因,多穿長袍,這種袍子不僅是伊斯蘭教的文化,同時也能抵御熾烈的陽光和干燥的風沙。
相比之下,東方人顯然沒有想到中東這么炎熱,雖然都穿著短衣短袖,可一個個在海上風吹日曬,早就皮膚黝黑。
像譚文學、章有為這些官員,原本在大宋的時候還略顯富態,現在又黑又瘦,還要穿著在正式場合穿的絲綢官服,沒有當地長袍適應性,已經是滿頭大汗。
“這是大宋使者,代表了大宋皇帝陛下,這是外交部郎中章有為,這是禮部郎中譚文學,這是廣州海軍指揮使王世寧。”
“這是我們白益王朝的埃米爾阿布·曼蘇爾·弗拉德索頓。”
薩拉丁用中文跟譚文學等人溝通。
本來直呼埃米爾的名諱肯定不行,但埃米爾又聽不懂中文。
何況說實話。
后世很多東方人看到西方文明先進,就成為精神西方人,處處瞧不起東方。
然而在古時候,唐宋時期,很多外國人都以成為東方人為榮。
從唐朝開始,大量阿拉伯人在廣州、泉州等地定居,其中有突出貢獻者,還被統治者賜中國姓。
所以薩拉丁在廣州居住了九年,見識到了東方文明的偉大,早就以東方人自居。
這次主動過來帶路,就是希望大宋朝廷能賜他姓氏,以在東方安家。
加之白益王朝統治者是德萊木人,薩拉丁是阿拉伯人,因而對母國又非本民族的埃米爾自然也就不是那么尊敬。
“見過埃米爾。”
大宋使者紛紛向阿布·曼蘇爾行禮。
阿布·曼蘇爾也連忙用本民族禮儀回禮道:“遙遠的東方客人,我代表白益王朝歡迎你們。”
“多謝埃米爾。”
眾人再次行禮。
“快,快到我的王宮來。”
阿布·曼蘇爾熱情招待。
他現在也算是病急亂投醫。
塞爾柱人的威脅迫近。
看到大宋使者過來,想起了大宋據說與塞爾柱人邊境相近。
如果能夠與大宋結盟,共同抗擊塞爾柱人的話,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所以阿布·曼蘇爾十分熱忱。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