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城里街道寬闊堪比六條馬路,但愈發繁榮的商業還是讓城里交通擁堵。
本身交通擁堵問題在趙光義時期就有體現,到趙恒時期愈發明顯,到了如今就更加堵,各種攤販、人流、馬車以及自行車讓前行的道路緩慢。
這無關交通秩序的問題,純粹就是人太多了,一條街道可能有上萬人,后方的馬車只能跟著人潮慢慢挪動,沒有一點辦法。
“這人也太多了。”
錫理麻喏撩開車簾,向外探視,一眼只能看到人海。
旁邊一個同樣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的男子瞥了旁邊馬車里的錫理麻喏一眼,對身邊的人用奇特的語言說道:“又是哪里來的鄉下人。”
錫理麻喏聽到聲音看過去,見對方模樣和自己這邊差不多,就用蹩腳的中文說道:“你們,是哪里人?”
“我們是高麗國使者!”
那人同樣用中文回答,不過語言上倒是好很多。
畢竟錫理麻喏作為勃泥國人,也是今年才開始趕鴨子上架學中文,學了才不到一年時間。
而日本、高麗等國的權貴從唐朝開始就得學會中文,而且會用漢字,那自然不一樣。
“高麗國?”
錫理麻喏疑惑道:“遠嗎?”
“離大宋很近的。”
高麗使者得意道:“你們離大宋應該很遠。”
“是的,很遠。”
錫理麻喏老老實實回答道:“要在海上坐一個月的船。”
“我們只要十天就到了。”
高麗使者很是自豪。
“高麗也有這么多人嗎?”
錫理麻喏又問。
高麗使者語氣一滯,隨后更加得意道:“高麗沒有這么多人,但高麗是大宋最重要的藩國,大宋之下,高麗才是最強的國家!”
“厲害,厲害。”
錫理麻喏連連點頭道:“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去高麗看看。”
“歡迎你們來我們高麗。”
“那你能說說,這里到底有多少人嗎?”
“據說有數百萬之眾。”
“太多了,我們國家全國的人加起來,都沒有這座城市里的人多。”
“這可是大宋啊,天底下最強大的國家。”
“大宋到底有多強大呢?”
“多強大誰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宋之下,我們高麗最強.”
趁著堵車的功夫,高麗使者繪聲繪色地為錫理麻喏解說。
不止是自吹自擂,同時也為對方介紹起了汴梁的風土人情,以及波瀾壯闊。
他在這一刻渾然忘記,他其實也是第一次來大宋,來大宋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半個多月而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