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請使者放心,咱們當場說好的武器訂單的事情,我們絕不會食言。”
“什么?你們還要增加訂單?”
諸多陪同的官員得意洋洋地對著那些使者介紹著,敘說著。
即便這些都是宋夏戰爭、宋遼戰爭時期淘汰下來的落后火器,主要動力是依靠黑火藥,而不是現在大宋軍隊用的黃火藥槍炮。
但放在中東和歐洲地區,那也已經屬于降維打擊,再厲害的重騎兵與重步兵在它們面前,脆得像一張紙。
一時間在場諸多使者有的之前沒有談訂單的馬上就要談,有的之前已經談好了訂單立即要增加單量,還有的干脆就問大宋官員能否在他們國家建造生產線。
在這一刻原本大宋堆積如山的落后軍械,居然很快就被清了庫存,各種訂單如雨點般打來。
幾日后,二十三日,距離慶典活動還有一天的時間。
凜冬臘月,汴梁沒有下雪,空氣頗為干燥,白天的時候也看不見太陽。
但天空卻也不是灰蒙蒙的,而是像夏天早上五六點鐘的時候,那種亮,卻又不是亮得很透徹的樣子。
政制院屋子寬敞,依靠特殊的設計,以前能夠讓太陽光照射進來,讓屋子里充滿光明。
現在沒有太陽光,就只能開燈。
昏黃的白熾燈照得屋子里滿是明亮,每個宰相的桌案都堆積著許多公文,沙沙的聲音一直在響。
“知院。”
蘇渙作為制敕司的司長,將外院最新拿來的公文遞了過來。
以前政制院的辦公方式都是由各部將文件送到政制院,然后政制院進行裁定或者審查。
后來趙駿認為這種辦事效率太差,也非常麻煩,于是將原來用于駁斥皇帝圣旨的中書舍人知制誥,也就是中書省改為了制敕司,充當秘書。
各部送上來的公文會由制敕司進行審核,所以別看制敕司只是個三級機構,蘇渙這個司長也只是一個正四品的級別。
但就像高育良和李達康也得尊稱小白為一聲白處長一樣,那些正二品尚書,也無人敢小覷蘇渙。
誰都知道,知院是在把蘇渙當宰相培養,而且據說蘇洵的兒子蘇轍自從進了汴梁中學之后,成績很快就名列前茅,或許未來蘇家還會再出一個宰相。
“怎么了?”
趙駿把手中的筆停下,抬起頭。
他剛剛在簽署明年施政的一些綱領,還有前幾天統計部以及各部內部就把數據提上來,這些天宰相們也都為這件事情忙碌。
再加上明天就要開始搞新年慶典,雖然從二十五到二十八號還有三天上班時間,但也基本上就這三天了。
所以政制院搞年底任務是忙得焦頭爛額。
“這是外交部、禮部、火器司、商務部這幾天談的成果,這是各國國王、使者賄賂官員的禮單,這是這幾天他們采購的清單,還有這個。”
蘇渙把每份公文都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把最術的意愿單,在最
“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