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趙家年后家里基本上沒有消停,從新年到元宵節,直到大年正月十五之后才清靜一點,難得過了幾天舒坦日子。
可惜的是元宵節那幾天假期剛過,就得馬上上班。
正月二十一日,一大早趙駿就到了政制院,政制院的大門甚至才剛打開,蘇渙帶著幾個制敕司的小吏還在搬運文書。
見到趙駿過來,蘇渙雙手還抱著公文,站在門口連忙微微彎腰道:“知院。”
“嗯。”
趙駿一邊點點頭,一邊跨入了屋子里。
二十多天沒有辦公,屋子里好像都快落了一層灰。
蘇渙把手中的公文放到了靠近門口的吏員桌案上,然后就去把燈打開。
“趴”的一聲。
政制院天花板上吊著的電燈點亮,原本昏暗的屋子迅速通明。
趙駿一路走到了屋子最里面自己的桌位,然后對著蘇渙招招手道:“文甫,過來一下。”
“知院。”
開完燈的蘇渙走過來。
“剛才那些是年前后積累的公文嗎?”
“是的,我給知院拿過來?”
“嗯。”
趙駿應了一聲。
他還是這個老毛病,關心工作上的事情。
倒不是說戀權。
到了眼下這個位置,權力已經大到沒有邊際,自然也就不存在戀權的行為。
有些人有了這樣的權柄,那就只管去享受,猶如封建皇帝。
但趙駿卻在家里閑得不自在,每天不看看公文,關心一下國家大事,就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了存在價值。
這或許也是他現在的人生意義。
把希望全都放在了只要自己努力,那么大宋的明天會更美好上。
蘇渙將公文拿了過來。
這東西自然是有講究的,哪些放在上面會被宰相先看到,哪些放在最底下最后看到,甚至于被忽視。
要不然制敕司權力為什么這么大?
各個部門都得巴結。
不過蘇渙很清楚趙駿首先關心的是什么,所以也沒有耍那么多花招,而是把重要事情放在了上面。
趙駿拿了第一本公文看了眼,是禮部與外交部的聯合公文。
這些天大宋新年慶典,汴梁又是過年,年后街道稍微蕭條了幾天,諸多外國使節團就一直由禮部與外交部共同招待。
除了招待花費的費用上報過來以外,還有兩個部門與諸多使節團接洽的很多事務。
比如各國使者回國的日期也差不多定好,他們自己在汴梁把帶來的貨物委托給本國商人售賣,然后大肆采購了很多東西。
在采購的物資都已經裝船之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多使者就急著離開。
還有些是已經下了訂單,但這次沒有帶這么多錢過來,于是決定先帶著部分商品回去,等準備了足夠的錢,再來大宋采購。
因此基本上從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將陸陸續續有二十多個國家的使者走,公文里詳細列表了這些國家的訂單以及要送往廣州的哪些貨物。
“嗯。”
看完了公文之后,趙駿很是滿意地說道:“這是個好的開始啊,以后各國的貿易會越來越頻繁。”
蘇渙在一旁笑道:“也是這次慶典做得好,天下諸國來大宋之后,都被大宋的繁華興盛跟震驚到了,全都仰慕于天朝上邦,聽說還有高麗、大理國王子不愿意離京,想留在汴梁做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