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強笑道。
“唉,相熟親近的人一個個走了,朕難免心傷。”
趙禎嘆息過后,已是淚如雨下。
最近幾年,宋綬、蔡齊二人也相繼去世。
當初的八人,三相三參,晏殊與范仲淹,如今就只剩下范仲淹了。
而且范仲淹這段時間身體也不是很好,不知道能活多久。
想也是。
畢竟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二年。
范仲淹都已經79歲。
而他趙禎亦即將滿60,馬上就是耳順之年,真不知道還能再活多久。
“想宇宙廣闊,人間不免覺得渺小,或許死后還有另外一個世界,誰又知道呢?”
趙駿寬慰說道。
聽到他的話,趙禎打開汽車車窗,目光看向浩瀚天空。
他在數理化之道窮極了半輩子,從二十多歲研究到如今,除了數學方面稍弱以外,化學和物理知識已經非常豐富。
甚至其中有不少知識點都并非靠筆記本當中獲得,而是他經過多年鉆研。
通過與科學院的協作,趙禎可以說以一己之力,將大宋的數理化方面的知識,提升到了二戰前后的水平,里面多個知識點和公式都以他為名。
科學巨人的身份已經無出其右,到了如今晚年,雖不像牛頓那樣開始鉆研神學,卻開始鉆研天文,常嘆宇宙之大,地球之渺小。
趙禎仰望著蒼穹,眼中目光已滿是迷離,不知道何時,原本晴朗的天空卻飄來無數烏云,秋風蕭瑟,人間變天。
車隊最終到了汴梁火車南站停下。
晏殊遺言是想至宗族祖地葬下,死后回族人父母身邊,因此死后遺體先在晏府停靈幾日,供生前好友吊唁。
葬禮結束之后,將用火車運回江西撫州臨川老家安葬,也算是落葉歸根。
一行人從車上下來。
除了趙禎、趙駿等皇帝宰相以外,還有政制院宰相、參事以及各部尚書等文武大臣。
雖然晏殊的職位最高只是政制院同知,并非政制院知院,然而他從最早的戶部尚書兼候補同知,又升任同知,再到如今參事。
可以說在政制院待了二三十多年,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受到他恩惠的人也數不盡數,來送他的人自然多如牛毛。
其中晏殊的家人也都下了車,他的幾個兒子穿著孝袍,為首的是晏殊的次子晏承裕,因長子晏居厚早逝,因而現在晏家由他為長,抱著晏殊的遺像。
照相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雖然還沒有達到彩色照片的地步,卻已經非常出眾,不像最早時期那么模糊,上面晏殊的笑臉音容宛在。
“陛下。”
趙禎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家屬面前。
晏家人丁興旺,有十個兒子,而其中老七晏幾道今年也三十歲,站在人群當中暗自神傷。
“晏相走了,爾等也要多努力,不可懈怠。”
趙禎勉勵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