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龍與旱魃相對,旱魃過處,赤地千里,應龍在天,呼風喚雨,故稱應龍為水神,此乃謬誤。”
璇璣殿內,天璇長老隔著一道木窗,傳道授業。只聽她娓娓道“應龍乃天象之神,呼風喚雨,引雷掣電,皆是其能。旱魃也非是只象征火,否則她就該被稱作火神,而非旱神。”
“天象應四時而變,四時有二十四之氣,故應龍之變亦有二十四之要”
天璇長老說著,那條金龍又顯化而出,在半空昂著身子,體內各處浮現出道道符紋,又突然一轉,化作金色的人影。
“符箓之法,起源于巫覡xi,最初之符箓實際上乃是一種溝通人神的降神之法,在上古之時,就盛行在身上烙印各種神魔兇獸之形,以獲得非人之力。而應龍變,就是一種符箓的化用,通過在身體各處烙印符紋,以身為符,以塑造應龍法身。”
“腦、發、皮膚、目、項髓人身有二十四處關竅,對應四時二十四節氣,于此二十四竅烙印符箓,則可使人身逐步具備應龍之能。并且,依各自烙印的符箓不同,可具備不同能力。”
說著,那人影的背后出現了繁復的符紋,姜離熟悉的六丁六甲護身符出現在皮膚上,金色人影頓時凝實數倍,周身散發出堅不可摧的強橫氣息。
隨后,又有一道符箓現于背脊,人影脊柱如龍,身形屈動之間,氣勢磅礴。
“上清派的五力士符,這是搖光師兄當年和上清派的人賭斗贏來的,以此符烙印脊柱大龍,則是增持肉身之力,并且和六丁六甲護身符可互相結合。”
只見兩種符箓在脊柱和皮膚上閃爍,兩股氣息融合為一,兩道符箓竟是互相結合,迸發出極強的力量感。
還不止,隨著天璇長老隔空操縱,一道道符箓被烙印在人影上,呼風喚雨之能,引雷掣電之力,觀天視地之目,一一出現。
且符箓和符箓之間互相組合,衍生出重重變化,當真有神龍之力。待到二十四種符箓皆現,金色人影往前一滾,矯矯龍形再現,吞吐之間,空氣如潮水般涌動,令姜離熟悉的呼吸聲回響四方。
金龍張牙舞爪,騰空旋擊,二十四種符箓徹底化作了其身體的一部分,騰挪之間,儼然和真龍一般無二。龍形所散發從氣勢,也和當日應龍道果暴動時那種至極龍威頗為肖似。
以法成身,看似為術法,卻能成就應龍之軀,法身之強不下于煉體的武修,且在修成應龍之軀后,還能參修武道,論搏殺能力不下于武修。
看似為一種肉身修行之道,又具備種種術法之能,呼風喚雨皆是本能,堪比上古神魔,遠勝尋常法修。
應龍變真正的玄機不在于二十四種符箓,在于組合成應龍之軀的變化,此等變化,應當就是形墳的真意。姜離心中揣摩道。
就像是一種公式,通過這種公式,演算出應龍之軀這個結果。
若是照此聯想,黃帝六相是否也是一種變化的公式
若是能夠參透萬物之奧秘,推導出相應的公式,是否也能身化萬物,乃至身化天地。
若說氣墳是一種把握氣道本源,以一炁化萬氣的法門,那形墳便是參透變化之機,以萬變化一的妙訣。二者既有異曲同工之效,又各有殊異。
“三墳不愧為三皇之學。”姜離驚嘆道。
見一微而知著,光是應龍變都有如斯妙用,更別說是完整的形墳了。
“黃帝之學,自是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