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來吧。”余山老爺子主動開口說道。
工作人員把被黑布遮住的木雕呈到了展臺上,余山一馬當先上前揭開了黑布。
木雕在攝影機三百六十度的拍攝下,栩栩如生地通過大熒幕展現在了姜緣等人的眼前。
木雕差不多是一只籃球的大小,雕刻的就是景城的古建筑,同時還融合了很多細節巧思。
作品的創作者余山,也在第一時間給眾人講解了起來。
巧思之多,細節之精致,乃至作品的寓意都讓現場眾人感到驚嘆。
木雕雖小,但經過講解,姜緣等人卻能感受到其恢弘,難以想象是在這幾天之內完成的作品。
余山花了近十分鐘講解作品,接下來劉止蕓也站起身來,給眾人展示了自己的畫作。
是一幅國畫,畫幅不大,但細節豐滿。
以青花瓷紋為底色,中央是一個撐傘女子的畫像,十分精美。
不到十分鐘的展示時間,劉止蕓詳略得當地給大家講解了這幅畫作的一些要點,非常精彩。
劉止蕓展示結束后,馮鐵主動站起了身來。
在這個展廳進行展示的,就只剩馮鐵與蘇繡錦了。
蘇繡錦的作品是一幅刺繡畫,相較之下,馮鐵以墨寶記錄的詩文。
表現力以及視覺沖擊力多少會差點。
馮鐵擔心等會兒更是如此,便率先開始了展示。
墨寶展開后,馮鐵便大聲地開始朗誦自己所作的詩詞。
現代詩的文體,描繪的是青花瓷之美。
不得不說,馮鐵也確非浪得虛名,詩詞寫得有兩把刷子。
文字表現力很強,通過馮鐵自己的誦讀,也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感與生命力。
除了講解過程有點兒像語文課,其他的倒是沒什么毛病。
展廳最后一位展示的則是蘇繡錦。
蘇繡錦,人如其名,繡工屬于四大名繡蘇繡的派別。
使用幾日時間繡了一把團扇,團扇上的圖案是四只青花瓷瓶。
根據蘇繡錦的介紹,這四只瓷瓶本為一組。
但其中有三只已經失傳。
而這幾天時間,蘇繡錦則是通過古籍只言片語的記載,以及一些古舊的畫作,通過刺繡的方式,再現還原了這一組作品。
圖案十分立體,色彩艷麗,還原度極高,從遠處望去難辨真假。
又是一驚艷之作,讓姜緣不得不感嘆,都是高手。
展廳這邊的展示結束之后,眾人移步表演廳。
博物館的表演廳設立在最頂層,內有兩百個座位,專門用于文化相關的表演演出。
來到這之后,姜緣也是自告奮勇,與戴音二人商量了一下,準備第一個進行表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