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身份揭開,殺人動機蹭蹭上漲,盡管對方堅稱跟案件沒有關系。
但接著波洛與布克聊天卻基本判定了對方有罪。
對此,卡爾只能說,波洛說的對啊。
在了兩本系列作,加上東方快車謀殺案后,卡爾可以說是更進一步地感受到了波洛這個矮個子偵探的魅力所在。
至此,其中一個兇手似乎已經出現了。
不過,卡爾看了看后續還有好幾個章節,進度條不太對,事情顯然沒有這么簡單。
而且如果真的這么簡單的話,也匹配不了自己對于這本書的預期,卡爾繼續翻頁了下去。
果然,在這個時候,德拉戈米羅夫公主在這個時候又重新跳了出來,承認了遺落在兇案現場的手帕,實際上是自己的物件。
隨著屏幕一點一點翻頁,卡爾的眼神愈發明亮了起來。
列車上充斥著許多謊言,大家的身份都沒有那么的簡單。
在故事一開始就登場的德貝納姆小姐,實際上也就是阿姆斯特朗家的家庭教師。
車廂內的意大利人,是當時阿姆斯特朗家的汽車司機。
十號房間的瑞典女士,則是當時照顧小黛西的護士。
車廂內,階層不同,國籍身份不同,看似沒有關聯的乘客們,基本上都找到了共同點。
那就是都與阿姆斯特朗案件都有所關聯。
這讓卡爾下意識地點了點頭,至少這一點與他想的沒有偏離太遠。
阿姆斯特朗案件確實是這個案件的核心關鍵。
只不過當所有乘客的真實身份都揭露之后,再聯想到雷切特身上被刺的十二刀。
力度大小不一,甚至既有左手又有右手,甚至還有在死后刺的。
這都讓卡爾想到了一種可能性。
此時,距離真相,只剩下了最后一章。
卡爾猜到這種設想之后,下意識地瞪大了雙眼,這不能夠吧
但手中動作卻沒有停下。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旅客都聚集在了一起,波洛提出了兩種結論。
第一種結論,兇手是外來的,也就是雷切特先前提出過的自己被盯上的危險人物。
對方上車之后,刺死了服用安眠藥的雷切特,然后逃離了列車。
這樣的結論,在了整本書的讀者視角來看,很顯然,一眼假。
所以也就是第二種結論,才是真正的真相。
卡爾深呼吸了一口氣,有些激動。
如果真相真的像是他想的那樣的話,接下來的部分就是整本書的高光時刻。
恍惚間,卡爾仿佛覺著自己也坐上了這趟列車,波洛似乎就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發表著最后的結論。
在只剩最后一章之時,對于兇手的暗示其實已經極為明顯了。
那便是全部都是兇手
單單是這一點就已經讓卡爾大受震撼,感到有些離譜了。
怪不得沒有人能猜到最后的真相,就算是瞎猜,也沒有人會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給輸入進去。
首先單單是這個結論,就已經令人感到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