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無事,李銘故意提著兩個桶出門,來到上午的小河,找了個水潭的淺水邊,把中午留的一丟丟飯粒撒在淺水區打窩。
可能是放在空間里也吸附了一些生長能量,這餌料很是吸引魚,沒半小時就收了十多斤魚,這還是太小的魚放生了。
李銘感覺這個水潭差不多了,他把水里的飯粒收回空間,準備再找個水潭繼續打窩收魚,臨走還砍了一些樹杈樹枝收進空間。
小枝葉分解,樹干留著,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收了有50多斤的魚,四個水桶都裝得差不多了,扯了一把蘆葦草就準備回去。
李銘心想著軋鋼廠離得遠不認識人,還是把魚賣給附近的供銷社收購站好點。他又是一路找人打聽位置。
沒有自行車,他只能每次提兩桶去,來回兩趟一共賣了40斤得了10元錢,然后他就往菜市場方向走去。
幾十年后的茅臺店門口有收茅臺的人,那現在的菜市場周邊自然暗中也有類似的人。李銘找到了某些人,買了糧票、豬肉票、酒票、煙票、亂七八糟的票一共花了快有50塊錢。
有票在身,李銘才算是在這個時代立足了。
只要有管制,必然會有人鉆空子。就是這個年代,有人幾百元起家,一年掙幾萬元;有人以生產隊的名義做買賣,一年營業額幾十萬元;有幾個生產隊私下合伙承包了幾百個單位的土建工程,好多都是頂頂有名的高級別大單位。膽子大的人什么時代都多的很。
他慢慢悠悠的往小飯館走去,有糧票在身就可以隨便下館子了,不像上午有錢沒地方吃飯。
他打算吃完晚飯再去供銷社買生活用品,并不擔心錯過時間。供銷社已經有延長下班時間,百貨商店的營業時間更晚。
吃完飯,李銘還打包了6個饅頭收進空間,他發現空間的時間跟外面是一樣的,但是里面的東西變質很緩慢,短期保存沒問題。
李銘去交道口供銷社買了碗筷、毛巾、牙刷、臉盆、鐵鍋等等拿回家,又掉頭去北新橋百貨商店買煤爐子。
剛好他還看到有漁網,漁網種類多,但他不會用,就只買了撈網、魚鉤、魚線、魚竿。
他這花錢如流水,兜里只剩幾塊錢。
當李銘拿著一堆東西回到四合院,上班的人也回來了。他還有十多斤魚沒賣,都是三四兩小魚,就是準備作為晚上的見面禮,一家給兩條也拿得出手。
他把進門右邊小房間當臥室,所以拿著東西就進了當雜物間的左邊小房間。
放好東西,李銘蹲地上把桶里的魚兩條兩條的用蘆葦草串起來,想了一下,三個大爺每人多一條,用一個桶裝著三條魚就往閻埠貴家走去。
李銘在院子中間就喊道“三大爺在家嗎”
“在呢。”閻埠貴掀開門簾往外瞅。
他在閻埠貴家門口放下桶,欠身說道“三大爺,我下午去河里弄了幾條魚回來,給您嘗嘗。”
閻埠貴笑道“這怎么好意思呢,小銘你自己留著吃吧。”
“三大爺,甭客氣,我那還有。我這不是剛來院里嘛,還得您幫忙領我認一下各家的門。”
“那行,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解放,把魚收好,把桶送回小銘家。”閻埠貴想著這新來的小伙子還挺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