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去玩唄。老在家待著,我只能玩你了。”來了快一個月了,李銘幾乎四點一線的生活,靜極思動。
任由李銘的咸豬手亂動,婁曉娥吃著櫻桃,“這櫻桃剛剛好。那我們明天去都一處吃燒麥,然后看電影,看完電影去壹條龍吃羊肉,吃完就在大柵欄那邊逛一下,陪我去瑞蚨祥看布料。”
“行,聽你的安排。”李銘心想果然是富家小姐,聽名字就感覺花銷不會少。
古人婚姻講門當戶對,不論其他的,單單一起生活過日子,其實對夫妻雙方、雙方家庭都可以少掉很多麻煩。
“你明天晚上還要巡邏,白天陪我逛那么久會不會太累了。”
“你剛才不是已經對我全身檢查了一下。會不會累,你還能不知道嘛。”
婁曉娥笑罵道“沒個正經。”
“也就時間不夠,不然我讓你知道什么叫沒個正經。”
兩人胡鬧了一會。
婁曉娥4點半就回去了,李銘也就回了軋鋼廠保衛科。
“羅哥,明天我們還是同一組么”
羅巡笑道,“那肯定啊,跟定你了,趕也趕不走我。”
李銘詢問道“科長呢”
羅巡看了看左右,低聲說道“去拍李副廠長的馬屁了。”
李銘好奇道,“是有什么事情嗎”
“楊廠長收到舉報信,有人偷廠里的原材料。楊廠長把科長叫到辦公室狠批了一頓。科長想讓李副廠長保他一下。”
“上萬人的廠,個把不檢點的人肯定有,跟他保衛科長有什么關聯啊材料少了,廠長也是先找車間主任的麻煩吧。”
羅巡解釋道,“聽趙守青副科長說,舉報信上是我們保衛科的人偷的。我們廠不是吃吃喝喝的廠,原材料不是鋼就是鐵,銷贓沒有路子是銷不出去的,我們廠有案子就不是一般個案,肯定牽連上下游。所以楊廠長很震怒。”
盜竊要能銷贓,銷不出去就沒什么人偷了。所以自從我國嚴格管理嬰幼兒上戶口這事,從源頭打擊的效果就很好,拐賣小孩的案件數量暴跌,能出一件就是大新聞。
年輕的父母帶了小孩就不好找下家了,誒。
“那就下班搜身唄。”李銘無所謂的說道。
羅巡說道,“哪里能這樣大家會鬧翻天的。更不用講只搜保衛科的人,而全廠上萬人下班就更難以操作了。”
這年月,大部分的單位是講究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連造幣廠接觸黃金、白銀的工人都不搜身。
“煩惱留給領導,我們摸魚就行。我先回去了,有事你去四合院叫我。”李銘對于保衛科陳六滿倒霉,只會幸災樂禍。
羅巡目送李銘離去,這班上的才是悠閑啊。
李銘去廠里圖書館還書,又借了上一期的農業知識,他還是從淺顯的雜志先看起。
下班時間,軋鋼廠大門口就是自行車的海洋。
李銘心里感慨,以前一直聽人說,在這年代誰騎上一輛自行車,就是街上最靚的仔兒,自行車跟幾十年后的豪車一樣惹眼有面子。現實是京城滿大街的自行車、三輪車,不說家家戶戶有,起碼兩三戶就有一輛。甚至解放前,自行車就已經是京城街頭很常見的交通工具了。1948年京城還沒被圍城時,生活200萬人,18萬輛自行車。
京城這樣的大城市附近,城郊農村都有不少自行車存量。自行車稀少的地方應該是那些小縣城、絕大多數的農村。某種程度講就是生活在兩個世界。李銘騎車出廠門,一路胡思亂想,小地方的工資等級高不了,不說配額,收入不行購買力也有限。
轟隆隆,一個霹靂炸響,煩人的雷雨又要來了。這真是給下班的人一個驚喜。
李銘不敢瞎想了,趕緊騎快一點。大家都是這么想的,整條街都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