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聽你安排。”
“這還差不多。”婁曉娥嘴巴上這么說,還是決定等會她自己先嘗嘗,實在難吃就不難為人。
婁曉娥努力學習廚藝,李銘肯定是雙手雙腳支持。
午飯是豆腐丸子,豬油渣炒白菜,紅燒帶魚,酸黃瓜,都是白米飯的下飯菜。
李銘吃得還挺滿意。
飯后,東廂房。
婁曉娥吃著葡萄,“現在最不好買的就是油,早上下著雨,福伯就去排隊,也才買到一小塊肥豬肉榨了點油。”
李銘喝著北冰洋,“我也不會榨油,也沒有榨油工具,不然花生、黃豆也可以榨油。”
“我聽福伯說,100斤花生也就榨二三十斤油,100斤黃豆更是只有十來斤油。你哪能弄到那么多的花生、黃豆哦”婁曉娥也越來越懂生活物資艱難了。
“城里沒有地方可以幫忙榨油,我去鄉下問問,我讓他們幫忙榨油。就是油的味道太濃了,菜本身的香味都被遮蓋了。”
這幾年隨著機械榨油機器的增加,木榨機在大幅減少。之前高峰的時候全國有木榨機15萬臺以上,出產的油脂占到了全國產量的40以上。
婁曉娥臉湊過來,問道“你還沒說你打算去哪弄花生、黃豆呢”
李銘順手捏了捏婁曉娥的臉,“你放心,我不會亂來的。我拿物資去鄉下換。今年的花生、黃豆過些時候就要收獲了,他們庫存的貨,這時候會愿意拿出來換東西。”
眼見李銘喝完汽水,婁曉娥說道“這樣子啊。那我們現在就去圖書館吧。”
一人撐一把雨傘,兩人步行去附近的城東圖書館。
李銘查了資料才知道,沒有人是傻子,早有前人努力嘗試過。
早在50年代末,就推廣過沼氣池。
偉大導師在武漢參觀的時候了解到沼氣的優勢,也提出這要好好地推廣
但是沼氣池因為要產沼氣,關鍵是要沼氣池密閉不漏氣,最好是使用磚、水泥、石灰等材料,這樣的建設成本就高起來了。
別的公社有,自己公社不能沒有,不然怎么評先進。
人爭一口氣,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沼氣池用三合土做,直接挖地洞做,石頭壘石灰做各有各的妙招。
農村的沼氣池設計和施工就變得很不規范,也沒有正確的管理技術,全國建設了一大堆沼氣池,漏水漏氣的多,真正能有效使用的沼氣池少。
眾所周知的原因,停辦集體食堂,農村家庭更負擔不起這樣的維護建設費用,就不了了之。
現在還剩下的大多是按施工標準建設的大型沼氣池,比如酒廠、糖廠、食品加工廠和畜牧廠等就建有高標準大型沼氣池,可以持續不斷大量供應沼氣。
開發利用沼氣,建池是基礎,管理是關鍵,但最終還是技術問題。
李銘負擔得起沼氣池的建設費用,而且他記憶里的建設方式更簡單得多。
沼氣燈,沼氣灶,導管等這些都有現成的,不需要李銘從頭開始研究。他只需要改進一下建池子的方式,情況比他預想的好多了。
本來住鄉下小院子,李銘想的是花錢買柴火,假如建有沼氣池的話就不需要了,連照明也一起解決了。當然電線還是要牽的,菌房不合適沼氣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