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把包裹都放在自己辦公桌上,還占了些胡來的桌面,兩人的桌子是拼一起的。
劉德遞了把刀子給他,從副科長桌子底下拿來的。
李銘邊拆包邊說,“這次還有一包草種,到時候我先拿去向陽花試種。產量可以的話,我們再推廣開來,整個東風公社都種。”
李雪瑤幫忙一起拆包裹,“真能那樣的話,咱們整個科都是沾你的光。”
劉德雙手抱肩,站旁邊看,“應該說整個廠都是。”
還真是,采購三科的物資都是給食堂,工人只要愿意花錢買單炒菜,不需要票都可以購買肉類。
拆開一大包草種,李銘感覺夠種好多畝的。
他拿起里面的信紙,才曉得就只夠種一畝地,一畝地要用三四斤草種。
對方在信里說了,要草種的不止李銘一個,他們已經免費上千斤的草種給全國各地的同志們了。他這種實驗種植的,就先給了四斤讓他積累種植經驗,可以收獲種子后再擴大種植面積。
這個年代就是這樣,只要不違反政策,自己吃苦自己受罪都行,決不能讓同志們失望,更不能打擊了同志們的熱情。
對方可能是打腫臉充胖子也充不住了。李銘看完忍俊不禁,把信紙遞給李雪瑤、劉德看。
李銘也發覺除了糧食,其他種子都很好要。
因為他剛又拆了一封斜挎包里的信,是他求小麥良種的。
對方先夸獎了一下李銘的探索學習精神,后面就是委婉拒絕了。
育種研究不是他這小年輕可以搞得起的。
假如都沒有的話,大不了到時候他開車把附近的地方跑一遍,收集附近田里的各種糧食做糧種。
讓你們看看大力出奇跡。
看完草種的信,劉德感嘆道“這個,要是我們以后出名了,一大堆人寫信來要良種,我們也得頭大啊單單郵費就多了。”
李雪瑤不在意道“沒事,我們本來就是要低調的不然怎么瞞住產量。”
“說得也是。”
李銘這才想起來問道“科長、副科長去開會了么”
李雪瑤回答道“早早去運輸科了,錢進也去了。”
李銘說道“那我把這些東西拿回家養好,然后我也去運輸科。”
收拾了一下,李銘騎車離開辦公樓,跟大門的保衛點了個頭,不用簽出入登記本他就出廠去了。
他也沒回四合院,騎了一段路,趁著沒人,把一堆東西就收進小世界。
李銘去郵局給寄草種的大隊匯款100元,支持一下對方,希望對方再接再厲找到更多良種。
郵局的小姑娘還多嘴問了一句,他把前因后果說了一下,小姑娘眼睛閃閃發亮。
李銘趕緊溜之大吉,可不敢隨便招惹女的。要是幾十年后,多少得要互相添加個好友,以后吃個飯聊個天什么的。
辦完事,他騎車回軋鋼廠找到運輸科。
陳國棟科長不在,陳冬副科長跟錢進兩個人在擦車洗車。
旁邊站著一個中年人,長得像范偉,勞模崔師傅。
采購三科借的是七車間的綠色小貨車。
沒其他原因,就是七車間要價最低。
載重2噸,100公里油耗15升,油箱45升,對于采購三科很夠用。
劇里把66年4月才出樣品車的bj130輕型貨車提前出現,這是一款計劃用來替代馬車的皮卡車型。
李銘也加入擦車行列,這就是他自己撞上來找的活干。